学校应变:提高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常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金玉书在2006年时绝对没有想到,他们也可以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立功。但常熟市教育局局长王军涛对此却成竹于胸:“2005年开始,我们按经济板块整合全市职校,根据境内3个不同的开发区产业功能,对常熟市的职业学校进行梳理整合,重组成3个大的园区职业学校,目的就是为开发区境内入园的各方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培训、输送合格的技术员工。”
根据布局,常熟市率先在江苏省将原来6所职业学校整合组建成常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投资3.5亿元,在东南经济开发区内建起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全新学校,这位从农村基层岗位走来的校长金玉书,他很明白21世纪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社会上之所以认为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就是因为我们传统职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学校组建之初,就开始了全面与市场契合度的尝试:在调查百家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百家知名企业为成员的“学校改革发展委员会”,企业成为学校咨询机构的同时也成为了学生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和教师的锻炼基地;根据园区产业方向,设置的8个系部40个专业,全面实现与社会需求吻合,并围绕市场需求改革课程设置、教育形式,实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加强学生实际情景操作演练,订单专业则与用人单位共同设计课程;围绕学生实际技能达到市场需求,优化师资队伍,组织现有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来不及培训,就根据专业引进、外聘优秀教师,并不拘一格地请一线高级工程师甚至是行业、民间的老师傅进校当兼职实训教师。
目前全校692个教职工,有6个省级名师、有117个学科带头人,为专业教学提供了坚强的基础。
既是校办液压工具厂厂长又是机电工程专业老师的陶立强已整整教了13年,“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重要,在实习中,学生接受厂里一切制度管理,不仅仅熟悉了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对产品意识、管理意识、质量意识都有了很直观、真切的感受,真实的情景实践才能培养出合格技工。有了这基地,我们的课就活了。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创造了价值,因此更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而学校对外又是具有相当规模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工厂,因此与市场的契合度很高,在不同的订单中把握到了产业最新技术要求,因此再给学生上课时就更有针对性,反过来,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就更贴近市场。”
课程改革,是江苏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头戏。说起课改,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马斌告诉记者一个绝对真实的场景:在某校教师招聘会上,一个毕业于某著名高校汽车专业的本科生前来应聘,结果出了个大洋相———考官仅仅让他换个轮胎,他就不知所措。“这个场景对我们震动很大。我们当过学生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更不用说实际操作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更坚定了对职业学校课改的决心。”从2005年开始,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当年投入140亿元,启动了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围绕江苏省10大产业领域,重点建设300个课改实验点和100个课改实验学校,并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和“双师”培训制度,要求以市县政府为主,调整布局,统一规划,推广“2+1”模式,即两年课堂学习,一年到具体工厂、车间、基地顶岗实习,加强与市场、与用人单位的契合度。“再也不会出现学汽修的不会换轮胎的情况了”。10月17日在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校5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总成件修复区,赵建忠老师指着两个正在练习发动机拆装的今年新生对记者说:“熟练地拆装一台发动机,要一个半小时,训练3个月才能做到,如果没有这个基地,学生是没有机会拆装的,我自己就是在工作中学会的。现在好了,学校与北京现代汽车合作办班,强调的是实际技能。你看他们是今年新招的,就有机会动手,8台的总成加上7辆的整车,我的30个学生足够练习了。”目前,江苏全省13个职教集团融合了300多所职业院校700多家企业,13个省辖市有11个市的职教园区建设已从中心城市向县区拓展,苏南、苏中、苏北都已出现新建职教园区的县市,苏州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主动实行课改,如今每个县市均有1~3所高职院校和 1~3所规模示范中职校,苏州市有13个职校成为国家课改实训基地。整合后,江苏省553所中等职业学校校均面积100亩以上,校均规模达2600多人,专任教师本科达标率83%,专业教师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一半以上,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75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79所,吸纳了80%以上的职业学校在校生,大大增强了江苏职校的竞争力,连续3年江苏省职校生的就业率达到97%,苏南地区的就业率则达到了100%。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9-10-26/14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