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人大教授问教育部长:农村籍大学生比重下降,怎么办




        在传统的乡土中国,乡村精英人才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城市上层社会,又以年老还乡的形式回到乡村,成为士绅阶层,这就是传统中国的智力资源城乡双重回流循环机制。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纷纷被城市所吸纳,城乡“二元”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特有的城乡分割体系更是加剧了这种矛盾,城乡智力资源双重循环回路断裂,出现农村地区人才凋敝、城市地区人才拥挤的马太效应,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据调查,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每年从农村考出的学生比例在逐年上升,而农村输送出去的大学生基本不愿回乡,造成了智力资源的出多进少格局。农村家庭几乎把所有的积蓄投资于子女教育,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基层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不断被城市抽空,已经给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村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出现结构性过剩,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那么,如何鼓励这些大学生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如何让他们成为村建设的有生力量?

        从现状来看,当前的教育体系,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严重的“离农化”倾向,在农村,中小学生们接受的教育是脱离农村实际,完全以城市为中心的,这使得这些孩子们从小就向往城市生活,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农村;而在城市的大学里,尽管许多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但大学里所接受的所有课程中,很少有能够运用于农村生活实践的。这也正是“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开展后,许多怀着满腔热血的大学生,到达农村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无法融入农村社区,无法施展所长,没有用武之地的重要原因。

        那么,在当前强调社会主义村建设,强调城市反哺农村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是否需要考虑,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安排上加以改进,融入更多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内容,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村建设中来?

         5、农村师资短缺问题如何解决?能否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短缺问题已经愈演愈烈,尤其是农业税取消、农村教育实现“两免一补”,教师工资全部由财政拨付解决后,由于财政资金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相对较低,造成优秀教师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师资力量极度缺乏。据《半月谈》记者调查,以公办教师为主的农村教师队伍面对义务教育的庞大需求力不从心,优秀教师人才流失,年龄及专业结构失衡,湖北省蕲春县分管教育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田文国说,“过去蕲春县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不少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的毕业生,现在一个都引不来。”同样,在陕西省周至县,教育部门年年都在为招不满教师发愁。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迎春教授说:“近几年农村初中、小学教师普遍学历达标了,但有的人只是选了较为容易的专业拿了个文凭,‘教非所学’的情况比较多。”由于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农村中小学不得不停开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科目,国家要求小学三年级开设的英语课在许多农村小学至今仍是“奢望”,新课程的实施困难重重,农村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城市地区,大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乃至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愿意“0工资”就业,愿意去竞争搓澡工、船娘等职业,如果能够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引导这部分拥挤在城市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则可实现“双赢”的效果。

        这一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国家早就启动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农村,但是,过去的计划往往注重短期性,只满足于把大学生送到基层,至于其之后的发展和成长,则多少有些不闻不问,缺乏长效机制和培育体系,也因此,在“大学生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等类似计划实施几年来,教育部门一直缺乏出自第三方机构的可靠的政策评估,让人无从判断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也难以切实掌握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村中小学 两免一补 积累 分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