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户籍制度改革是

  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青评论:近日,发改委提出《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城镇化是近年来的热点议题,此时提出这一报告,具有怎样的意义?

  迟福林:发改委提出的报告中,包括我国城镇化目标、方向以及行动路线等内容。发改委此时提出报告,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国家城镇化规划已初步形成,国务院“国家城镇化规划”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即将出台。

  青评论:此次发改委的报告里涉及到户籍问题:“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这样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体现何种政策意图?

  迟福林:户籍制度改革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首要条件。以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为重点,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是一个政策信号,这说明我国未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将更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关发展政策也将向中小城市倾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点的城镇化道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突出表现为三大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由此产生了高房价问题。二是环境问题。三是城市交通问题。

  我最近去欧洲考察城镇化。德国60%的人口、80%的中小企业分布在2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中,形成具有特色的城镇体系和产业、就业、人口分布格局。在欧洲,人们愿意去小城市生活,在一个两三万人口的城市可以办大学,是因为小城镇有足够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

  青评论:李克强总理去年底曾指出,中国作为大国要立足内需,城镇化就是最大的内需。推动城镇化,把农民工逐步转为市民,需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此次发改委报告表明,在中国对城镇化迫切需要的推动下,步履艰难的户籍制度改革,再次迎来曙光。如何评价户籍制度改革对城镇化的作用?

  迟福林: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许多矛盾、问题,大都与人口城镇化的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相关。充分释放城镇化巨大的内需潜力,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首先应该创造条件,让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成为横亘在城乡居民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制度“鸿沟”,并由此形成城乡居民之间权利的不平等、享有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的不平等。对户籍制度,不是一般的改革创新问题,而是要明确提出取消的目标,并且有时间表。例如:1-2年内剥离户籍制度的福利分配功能,在中小城镇全面取消户籍制度,建立人口登记制度;3-5年内,除了某些特大城市外,其他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基本放开,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5-8年内,全面实行以身份证代码为唯一标识的人口登记制度。

  中国未来十年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继续城镇化。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但这只是名义城镇化率,其中包括了在城镇里面没有固定居所、没有户口的农民工。如果不包括他们,中国的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这说明有高达2.6亿的农民工尚未真正融入城市。现行的户籍制度就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之一。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未来5-10年,新型城镇化重在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发展。目前我国35%的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52%的世界平均水平,也远滞后于我国名义城镇化水平。如果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仍然严重滞后于名义城镇化率,那就是不成功的城镇化。

  城镇化进程关键是

  推进人的城镇化

  青评论:您多次提到城镇化进程关键是推进人的城镇化,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大规模、集中就业问题?

  迟福林:人的城镇化重在农民工市民化。人的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并融入城镇生活的过程。就是说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当前,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到了临界点。一方面,农民工在城镇居住呈长期化趋势,他们中的八成即使不放开户籍也要留在城镇。就是说,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有很强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农民工长期融不进城市社会,长期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累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风险。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的逐步扩大,这件事不能再长期拖下去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核心 群体 转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