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院六专家讲好一门课
——山东农业大学“高配版”公费农科生“养成”记
王静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李浩
学生在进行小麦遗传分离群体单株取样。 资料图
这学期,在山东农业大学,一门叫作“智慧农业学”的课程收获了高人气。“高”不止在人数,更在“呼声”。
该课程面向全校2018级首批公费农科生开设,涵盖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农林经济管理4个专业的128名学生。还有半年时间,他们将走进山东省12个地市基层农技推广站,加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学生:毕业前“预装”智慧农业学“软件”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这门课没有教材、没有固定内容,由来自4个学院的6位老师共同讲授,每位授课教师结合各自科研实践和智慧农业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组织教学内容。
园艺学院果树专家李玲教授是这门课的负责人,主要负责绪论、棚联网、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内容的讲授。谈及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她坦言:“公费农科生的培养要立足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提前量’,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意识跟上现代农业发展。”
讲授“棚联网”内容,李玲结合了挂职时分管科技工作的经历。“这是专为设施农业产业量身定制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种植过程数据化。”她介绍,“通过各类传感器来采集、监测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再将数据汇聚到边缘计算的智能网关设备并上传大数据云平台,挖掘‘环境—作物—管理’的最优关系,实现提质增收、降本增效。”
云平台的数据分析,李玲邀请了信息学院擅长数据分析的张超副教授来讲。给学生打好数据分析基础后,紧接着是“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由农业大数据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主讲。
公费农科生的培养,实习实践环节必不可少。植保学院病虫害防治专家刘会香教授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她介绍,“我主要围绕智慧植保、智慧森保的概念,讲解技术和方法,并以松材线虫病和果园虫害为案例,讲解智慧植保、智慧森保在农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她将最新科研进展融入一线实践,带学生切身感受企业需要的前沿技术。她告诉记者,“当前疫情形势下,有时学生不能出去参观现场,我们采取远程方式,参观学习在智慧植保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做得不错的公司,通过公司人员远程介绍公司运行理念、主要技术及设备产品应用方法,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智慧植保前沿技术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现代农业工作打好基础。”
机电学院智能农机专家王金星教授则把“主战场”安排在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把实验教学、企业应用案例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可视化、交互式、可共享的远程虚拟测控实验室,“身临其境”操作智慧农机装备。
“高配”的“智慧农业学”课程是山东农业大学对公费农科生培养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作为山东省内首批招收公费农科生的3所高校之一,山东农大高度重视公费农科生的培养,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需求,量身定制了4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重组重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三农情怀养成,强化实用技能提升,增强人才与现代农业契合度。
学校:交一份订单式培养答卷
记者了解到,2017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在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公费农科生”建议后,连续三年重点调研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问题,多次呼吁扩大公费农科生的政策覆盖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22-01-07/20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