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点亮万家灯火 阜新市就业工作综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市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同时,劳动就业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就业工作紧紧围绕阜新经济转型这个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就业优先的方针,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任务,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为阜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0年至1994年,全省开展了“光彩杯”竞赛活动,按照“三结合”就业方针实现就业,我市在活动中取得了佳绩,其经验在全国推广,1994年至1998 年,全国实施“再就业工程”,我市也不例外。可以说,这几个阶段,我市就业形势良好。从1998年到2001年,由于我市煤炭资源逐渐减少,一批国有煤矿先后关闭破产,矿区下岗职工日益增多,就业问题成了困扰阜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在此后的六年中,全市因各类企业并轨转制及破产,又新增下岗失业人员15.8万人次,同时还有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4.9万人。我市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任务异常艰巨。
  2001年末,国务院正式批准阜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在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转型以来,我市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把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问题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04年至2009年前8个月,全市累计实现实名制就业38万多人,稳定了就业局势,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二是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降低。从2004年的6%降低至2008年底的4.7%。三是就业困难人员继续得到全力帮扶。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开展以来,连续四年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5年来累计认定并享受补贴政策56802人,累计帮助3.2 万户零就业家庭的4万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四是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步伐加快。劳动保障平台一体化建设由市、县(区)、乡(镇)下延至全市624个行政村。5年来,累计输出城乡劳动力136.1 万人次。五是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蓬勃开展。成立了阜新市自主创业协会,举办了辽宁省首届“SIYB”高校师资培训班,建立了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代表的九个大、中专职业院校创业培训基地。5年来共扶持创业带头人2000余人,带动就业1.98万人。六是实施“技能促进就业”工程并取得新成效。以二产业培训为重点,积极为“突破阜新”构建“大项目”做好人才储备。围绕企业急需的机械加工、化工工艺、服装纺织、玛瑙工艺等专业技能人才,不断强化专业培训,培训二产类学员9047人。5年来,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培训进城务工农民10万人。七是应对金融危机,全力开展“送岗位、保就业”活动。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几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在上项目、发展经济方面都优先考虑就业。每年都制定促进就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并把就业任务分解到全市所有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和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等190多个责任单位。在此基础上,对就业工作坚持实行实名制登记和月考核、季通报、年终总评制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实行奖惩,有效调动了全社会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确保了就业责任目标的完成。我市就业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与贴近民生的具体措施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市始终以并轨失业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沉陷区和棚户区回迁居民等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多方开拓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此外,我市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搞好了就业技能培训。结合我市实际,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将原建设、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化工6所行业办技校和电子职专资产整体变现,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建设新校舍,组建占地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阜新市技工学校,迈出了打造培训品牌,服务转型就业的第一步,并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设置为核心,以创新办学模式为突破口,以服务就业为目的”的技能教育的指导思想,取得可喜成绩。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全力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我们出台了30多个与国家、省相配套的扶持政策文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几年来,全市对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累计减免税费3386万元,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51 万元,带动了140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连续 强化 工作重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