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农机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以及农机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机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迅速壮大,逐步形成了一条以农机作业为支柱的产业链,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服务业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涌现出了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作业公司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呈现多样化发展格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采取集团承包、“一条龙服务”、代耕代种和“场县共建”等服务方式,为农户提供全过程、系列化服务,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2009年,全国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人数达到4793万人,比上年增长了3.1%,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总数达到18.2万个,比上年增长了10%,成为农村服务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进入非农产业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已达2.1亿人,农业机械化生产把劳动力从繁忙季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劳动力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使得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稳得住”,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门路。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效地发挥了农村人才作用,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通过从事农机服务增加了收入,依靠农机作业服务致富。2009年,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3425亿元,是2000年的2.06倍,人均所得达到0.71万元,农机作业服务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2000年~2009年10年间,跨区作业共为农民增收节支近1500亿元。

总之,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了“三率”、实现“三个解放”、达到“三个促进”。提高“三率”,就是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三个解放”,就是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多数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达到“三个促进”,就是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促进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深刻变化。总结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的成效,回顾我们过去的工作,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积极实践,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措施,可以概括为六条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政策扶持,调动农民积极性。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由2004年7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130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热情。出台了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对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维修免征所得税,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运送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道路通行费等政策,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成本。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秸秆还田、优粮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浙江、江苏、吉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通过作业补贴、奖补结合等方式对农业机械化生产予以扶持。河南、江苏、内蒙古、北京、湖北、安徽等省、区、市推行“优先、优惠”加油,保障了农机作业用油,受到机手和农民的欢迎。江苏和浙江等省实施的农机具更新报废补贴,河南省出台的“银社对接”政策等,有效地解决了机手的后顾之忧。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土壤有机质和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必将进一步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速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二是坚持市场引导,推动产业化经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机具利用率为手段,积极组织、引导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开展以跨区作业为主要形式的作业服务,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范围、作业领域不断扩展,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作业环节由机收向机耕、机播、机插、植保、秸秆还田等发展,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拓展;服务范围由产中的作业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延伸,承包经营、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等作业模式不断创新,带动了农机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及配件供应等产业的发展,大大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市场化、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产业化,逐渐形成了以农业机械化生产为中心的产业链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生产 水稻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