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将会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制定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模式,优化相应的技术路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的选择应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种植制度中国大体可分三大类稻区:双季稻为主区(有7个省);中稻为主区(有8个省),单季中稻区(有15个省)。三大类稻区又可细分为六类大区:双季稻为主区可细分为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中稻为主区可细分为稻麦两熟区和西南稻区和其他稻区,这六类稻区机械化各有特点,机械化技术路线和发展程度差异较大。选择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一要考虑种植制度,二要考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实际情况出发。
《中国农机化导报》:您能否具体谈谈不同稻区各自应该遵循怎样的发展思路?罗锡文: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我国东北稻区是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稻区,机耕、机种、机收水平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可超过80%。发展思路是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进一步提高机收水平,积极发展机械烘干,努力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与稻谷产业化协调发展。稻麦两熟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居第二,超过70%。目前的薄弱环节是机械种植,应将此作为积极推进的重点。近年来机插秧发展较快,机直播也占有相当比重。机插秧与机直播应因地制宜推广发展。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复种指数较高,抢收抢种季节性强,是我国主要的杂交稻种植区,主要采用带水作业。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民收入较低,对机械化需求迫切。目前这一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刚过50%。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水稻机械种植,机插秧、机播、机浅栽三种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还在选择竞争之中,发展思路是应尽快明确技术路线和主攻方向。中稻为主的西南稻区自然条件复杂,山地丘陵较多,气候变化大,农作物种植较分散,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地区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较低,农机化发展困难较大,发展思路是重点解决山地和小田块机械化技术装备问题,发展中小型耕整机,手扶式插秧机,割晒机和脱粒机,推广分段收获技术,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联合收获和烘干技术装备。《中国农机化导报》:研讨会上充分交流了我国在水稻生产机械化推进过程中装备研发制造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您认为今后水稻生产装备研发制造应从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罗锡文:实现装备研发制造的突破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集中攻克制约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研制出先进适用的机具与装备。第一、集中攻克制约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关键技术和机具及装备。到2009年底,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有16%。移栽和直播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两种主要形式。在插秧机械化发展中需要重点攻克的难点包括:因地制宜研究低成本育秧技术;研制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插秧机械;研制具有区域特色的插秧机械;研制适合杂交稻、超级稻的插秧机械。在直播机械化发展中需要重点攻克的难点包括:水稻种子处理技术及设备;适用于不同类型稻种的精量排种器和直播机;与直播相配套的农艺技术。第二、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方面,应着重提高水、肥、药的资源利用率,用精准农业技术思想指导水稻的田间生产管理,其中包括稻田-水稻环境系统重要信息的快速获取与解析技术;水、肥、药的精准控制技术及变量作业机械。第三、水稻干燥机械化方面,应着重解决能源消耗以及作业成本等问题,包括提高对不同稻区不同含水率稻谷的适应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多种热源可选,降低作业成本;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干燥过程控制自动化程度;加快集中干燥中心的建设。第四、水稻收获机械化方面,应着重解决全喂入式、半喂入式收获机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大喂入量收获问题,包括全喂入联合收获机收获高湿水稻脱粒和夹带损失严重的问题;降低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整机价格,形成系列产品;提高现有水稻收获机对大喂入量的适应性,例如对超级稻等高产水稻收获的适应性等;提高水稻收获机的可靠性;提高水稻收获机对泥脚深度、高秸秆作物的适应性;提高水稻收获机的自动化程度,例如割台高度自动仿形控制、喂入量与损失自动监测、行走速度自动控制、滚筒转速自动控制、分离系统的凹板与滚筒间隙电液自动控制、分离清选系统参数监测控制、收获产量、含水率和作业面积计量自动化、自动导航控制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粮食 双季稻 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