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罗锡文教授:促进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图)


:宋毅 马铮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罗锡文院士(中)在惠州市海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水稻生产基地向会议代表介绍机具的有关情况

 

2010年11月16日晚上7时,历时两天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在代表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这次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和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主办,广东省农业厅和华南农业大学协办,惠州市农业局和惠州海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承办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是国内农机学术、农机推广领域的一次高端盛会,吸引了农机界、农艺界众多人士的注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美国专程来华出席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演讲的Marc Vanacht教授甚至惊讶地告诉会议主办者,这是他第一次在一个国家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有关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会议。

对于这次好评如潮的国际性研讨会,会议究竟有什么特点,与会者取得了哪些成果和共识,这次会议对推动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积极作用?这些都是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农机化导报》记者在会议闭幕之际,采访了会议主要组织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罗锡文教授。

《中国农机化导报》:罗院士,首先祝贺“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次研讨会参与者广、气氛十分热烈、学术氛围浓厚,无疑会在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请您对这次会议的整体情况做个简要概括。

罗锡文:你们一定亲身感受到了,研讨会虽然闭幕了,但大家表露出来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心情,说明会议有着很高的人气指数。我可以将会议的整体情况归纳为4大特点:

第一、会议规模大、层次高。这次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5位院士,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等7个国家的18位国外专家,我国22个省市的农机主管、推广部门的领导和专家,20位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成员,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学会、协会、企业代表,广东省20个地级市和40个产粮大县的农机主管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应该说是有关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次盛会。

第二、大会报告与专题报告内容丰富。两天时间有4位领导发表了致辞;26位专家做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既有水稻生产、尤其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战略研究,也有具体的技术应用分析;既有农艺研究和经营模式,也有农机研制和推广应用;既有国内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与展望,也有国外相同领域经验的介绍和对比。

第三、现场演示机具基本涵盖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内容。耕整、平地、插秧、直播、植保、施肥、收获、干燥等20种、30多台机具进行了现场演示,并且都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机型。

第四、领导高度重视。研讨会得到了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广东省农业厅、惠州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民建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原副部长路明和相关领导亲自莅会,路明副部长还为代表们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国农机化导报》:您认为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最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罗锡文: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反映。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总结一下:通过对世界各国和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与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的分析,使我们增强了对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的紧迫性的认识;通过集中展示我国近几年自主研制的一些新型水稻生产机械与装备,使我们增加了对加快推进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信心;通过农机学者与农艺学者的共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可以加快水稻生产机具与装备的研制步伐,促进水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对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态势的全方位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近期发展的重点;通过多方参与、共同举办一次成功的论坛,进一步明确了产、学、研、推的有机结合是加快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有效手段。

《中国农机化导报》:请您提示一下,这次会议对未来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罗锡文:首先,将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力度。粮食安全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发展问题,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面积约占谷物面积1/3,水稻种植遍及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稻谷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37%,居世界第一位,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2008年7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应邀出席八国集团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的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国领导人的集体会晤中提到:我们五国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应该共同推动国际社会为维护粮食安全做出积极努力。2008年7月2日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力争有大的突破。汪懋华院士提出,提高我国粮食单产水平应坚持“良田、良种、良法相结合”的原则。良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生产机械化。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的是水稻生产机械化,2009年为55.45%。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紧迫性的认识,加大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力度,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粮食 双季稻 适应性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