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认为目前哪些因素在制约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胡建胜: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第一是生产规模和生产经营模式制约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目前的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生产经营模式并不利于农业机械的大规模推广使用。对于这个问题,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使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我想如果这项制度加快实施了,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将提供更好的条件。
第二,农机产品及农用柴油的涨价,加重了农机户的购机负担,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成本,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农机购置补贴、粮食补贴等政策确实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农资产品涨价,特别是农用柴油涨价,使农民的负担加重。有些农民说,国家给的一些优惠政策被涨价因素抵消了,甚至出现补贴所得到的实惠还弥补不了涨价带来的成本。特别是柴油涨价,直接摊到了农业成本里面去了,农机户的成本提高了,农机户就要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成本提高了,再加上农产品价格不涨,农民的效益就要下降,农民的收益就不可能大幅度上升。再者,据了解,今年农机产品的价格普遍上涨的比较大,原因一是钢材价格上涨,二是运输费用涨价。这对今年的农机化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也使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如果农民要转移这部分损失,就只有提高农产品价格。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势必引起食品、工业原料及畜牧饲料等的涨价,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我建议农机补贴的比例再提高一些,对一些技术含量高、造价比较高、农民一时买不起的机械提高补贴额度;对生产上急需的、目前农机化程度较低的技术和机具提高补贴力度。比如新疆的林果机械,发展比较滞后,目前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但生产上又急需,如果没有补贴势必将影响这一产业的发展;对一些常规的、已经达到一定的市场饱和度的机具可以适当减少甚至取消补贴。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农机作业进行补贴的方式,降低农机户的作业成本。
第三个制约因素是机制和体制问题,这也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哪个地方的党政领导重视,那个地方的农机化发展就很快。过去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也要变革,这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从目前的实践看,有些地方的管理模式创新以后,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而有些地方还在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就比较慢。因此,需要国家拿出一定的措施,包括扶持政策和激励政策,来促进农机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记者:有人认为,应该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这一契机发展我国的农业装备制造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建胜:我支持这一说法,也赞同多买国产品牌的农机产品,但国产品牌一定要保证质量。如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虽然便宜,农民也不会愿意买,这样也会影响我们农机工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农机企业起点要高,质量一定要可靠。国家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补的也是先进的、可靠的、农民欢迎的农业机械,不能补出来一堆废铜烂铁。由于农机投入的主体是农民,他拿出那么多钱购买设备,如果没有效益,就会对国家的政策持怀疑态度。所以我们在农机购置补贴过程中一定要将最好的、质量可靠的、先进的农机具提供给农民,不要提供粗制滥造的东西。不要让农民拿到国家的钱的同时,还怀疑国家的政策。
记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将如何履行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08-3-6/22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