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城市长大,却要到云南中缅边境的小村庄生活,这里的村民有自己的语言,山上的花果野菜就是他们的美食,在这里,他从最初的吃不上饭,到让村民跟着他发财。看这个85后如何创造一个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新产业。
2016年3月14日,记者来到云南省瑞丽市的户瓦村,这里是一个典型的边境小村。
段必清:“这里是我们村的一个渡口。这边是缅甸,这边是中国,我们这边以河为界。”
段必清的养鸡场就建在户瓦村,在这里有一种鸡爱吃的特有食物。
段必清:“芭蕉,很甜的。下面是芭蕉花,很甜的,有很多蜜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蜜,蜜蜂都是在这里采蜜。”
让记者出乎意料的是,鸡爱吃的并不是芭蕉花,而是这野生芭蕉的树干。
段必清:“注意啊,要倒了,马上就倒了。”
记者听说过鸡吃草,吃树皮,可吃整个树干还是第一次听说。
记者:“看着干巴巴的,里面这么多水分。”
段必清:“鸡特别爱吃,我们村民家养鸡的地方就栽了很多的芭蕉树。过两天我去看,芭蕉树就会又倒一棵,过两天又倒一棵,鸡就会啄它的根,啄一圈,变细细的,然后就会倒。”
段必清是瑞丽数一数二的生太鸡养殖大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养鸡与众不同,这一只鸡的价格比周边鸡高出了三四十元,一年销售额一千多万元。可是三年多以前,段必清却落魄到连饭都吃不上的地步,说到创业经历时,他的情绪很激动。
段必清:“这两天好像一下子,把我这几年的情感,那些东西全部好像释放一样。
2012年9月初的一天,已经赌气一年多没和父亲联系的段必清,在犹豫许久后,终于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段必清:“我已经五六天没有吃东西了,就是吃咸菜,你能不能给我送点肉上来吃吃。”
听到求救,父亲段生明第一时间带着儿子最爱吃的过手米线赶了过来,他永远忘不了儿子当时的窘相。
段必清的父亲段生明:“过手米线,一大包,一般情况是吃不完的,十多分钟,连吃带吞的全部吃完了。
段必清的家在瑞丽市,是家里的独子,父亲33岁才有这个儿子,十分疼爱,从没让受过委屈、吃过苦。2009年,段必清大学毕业报考村官,满怀着对工作的憧憬,来到了户瓦村,。
户瓦村地处边境,信息闭塞,段必清想通过自己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有一番作为。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到了这里才发现有很多的不适应。
户瓦村有80%以上的村民都是景颇族,刀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山就是他们的菜园子,常年山区居住的经验,让他们学会了分辨可以食用的花果野菜,变为餐桌上的美味。
在户瓦村,用柴火生火做饭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可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段必清来说,却是个大问题。
段必清:“以前没有点过火,不会这样把柴火一根一根架着点,就一大堆丢在这里乱点,点半个小时也点不着。”
村民石岩康:“不会烧水,电又没来,买方便面,怎么办,干吃。”
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村民绝大部分说不好普通话,段必清想融入村民的生活,和大家拉拉近乎都拉不了,村民们也不愿意找他办事。刚来当村官时,段必清认为,村官村官,大小是个官,可没想到现实与想象相距甚远。
段必清:“当时要扫地,擦桌子,冲厕所。当时挫败感就特别特别的强。”
渐渐的,段必清感到与户瓦村的生活格格不入,自己的青春抱负无处施展,空虚和迷茫爬上了心头,段必清打起了退堂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6-05-03/1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