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杨学银:拨开迷雾 掘出财富《致富经》


  村民:把它取出来。

  记者:把它抠出来,要戴着手套,你们觉得这个是很大的是吗?

  村民:这个大。

  记者:我看刚才你们特激动。

  村民:野生里这个算大的。你看他还不死心,他觉得那里应该还有,但是有没有要挖了才知道。

  记者:我看他都理我们就在那里不停的挖。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斑鸠村村民戈昌海:你看他聚精会神还在挖。

  现在是初冬,是天麻在一年中长得最漂亮的时候。杨学银要找到野生天麻做种麻,培育出天麻种子。换来更大的财富。

  记者:这个一个拳头都握不住。

  杨学银:这个你可能有四两重,接近半斤。

  记者:这个算是好看的嘛?

  杨学银:还可以吧。如果我们做成功的话,现在的市场价格就值2万元钱。

  记者:就这一个最后可以?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天麻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张作香:因为我们昭通市是乌天麻的种源保护地,每个县都有天麻种源保护地,野生资源保护区,在其他的地方(不是种源保护区的地方)可以采野生天麻。

  从天亮找到快要天黑,我们就找到2个野生天麻。记者很纳闷,难道找野生天麻就要靠撞大运了嘛?采访时我们发现这其中还真是些有门道。

  杨学银:对于抠天麻的人来说,这是个秘密。哪里有他不会告诉其他人。

  记者:他不告诉你?

  杨学银:如果告诉了,别人都挖走了他怎么再挖啊。

  记者:他有他的秘密?

  杨学银:对,他有他的秘密。

  记者:他不跟我们讲。

  杨学银:他一般不跟我们讲。

  记者:他会看哪里,是有一些经验吗?

  杨学银:不是,他以前在这里找到过,他就把这个地方保密起来,第二年他继续从这个范围内来找。

  即便靠着经验寻找,野生天麻的数量也不多。而在杨学银的手中,传说变成了财富。天麻变得听话起来,当地很多人想挣都挣不到的钱,杨学银一年能卖出2000多万元,而这是当地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杨学银还是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孤儿。

  13岁时杨学银的父母相继过世,杨学银成了孤儿,他靠着种家里的几亩玉米地养活自己,好不容易到了16岁,有了些力气的杨学银走出大山到昆明打工。谁都没有想到,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小孩,靠着承包工程和做煤炭生意,36岁时成为了千万富翁。

  一次偶然,杨学银发现了一个让他怦然心动的商机。这让他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2010年的一天,杨学银偶然去在四川一个朋友的天麻种植基地,正赶上有客户去收购,别人忙着从地里抠天麻,杨学银就动手帮着一起抠,一边抠,一边打听。听到的话把他吓了一跳。

  杨学银:那个地方就比我们现在蹲的这个地方稍微大了一点。

  记者:就比这个面积?

  杨学银:就比这面积大了一点,就卖了1420元,抠了20斤天麻出来,那么大点的地方种什么能卖那么多钱呢?种玉米可能就卖几元钱。

  这些不起眼的天麻竟可以卖到70元一斤,一亩地抠出800多斤的天麻,就能拿到5万多元现钱。杨学银决定回到老家复制这个模式仿野生种植天麻。

  南天门山海拔1700多米,而天麻就喜欢生长在高海拔的地方。当时大片山地都在抛荒。杨学银就想用这些荒山种植天麻。杨学银提出,农户可以把土地承包给他,也可以用土地入股,用这种方式,他的手里有了2000多亩的山地。

  天麻,也叫赤箭,野生天麻生长于山林中的空地中,分布于我国多地。2011年,天麻在威信县还没有人规模化种植。

  杨学银:把它掐烂,你就闻到天麻的味道了。

  记者:什么味道?

  杨学银:马尿味道。

  记者:马尿什么味?

  杨学银:就是骚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天麻 乌金猪 种子 干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