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葡萄致富”梦想变现实 合肥大圩变身“华东吐鲁番”


 

  从2003年举办第一届葡萄节,到如今的3亿元综合产值,短短十年内,大圩镇创造了全国罕见的奇迹,从一个以传统农业的乡镇,蜕变为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每年葡萄文化旅游节,大圩镇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成为名符其实的“华东吐鲁番”。

  “葡萄致富”梦想变现实

  上周末,53岁的李勇坐在自家葡萄架下,看着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不由想起28年前在大圩种下第一颗葡萄种子的情形。“当时我辞去工作,回到大圩老家,想种点什么。我查了很多资料,问了不少人,都说葡萄适应性强,所以就选了葡萄。”

  “当时合肥的葡萄很少,我拿出去卖,一趟能卖四五百元,有一个早上竟然卖了一两千元。当时一个月工资才五六十元。”李勇从葡萄架下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给其他村民种下了“葡萄致富”的梦想。

  渐渐地,大圩的葡萄园多了起来,“2003年前后,大概有千把亩。”李勇告诉记者,2003年,大圩镇不仅推出了第一届葡萄节,还出台了补助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葡萄,“来大圩买葡萄的市民越来越多,种葡萄的农民也越来越多。”李勇也借乘政策东风,让自己的葡萄园从一亩多地扩大到现在的十三亩,“现在一年纯收入20多万元。”

  “葡萄节”催热葡萄经济

  如李勇所说,大圩葡萄出现爆发性增长的转折点,是2003年。当时,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一件新鲜事,最开始是零星的葡萄园,以及几个农户自建的农家乐,规模不大,档次也不够高。

  大圩镇政府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机会。2003年春天,大圩利用田园风光办起了第一届“绿色大圩菜花节”,吸引了很多合肥市民前来踏青赏花。同年秋天,大圩又推出第一届“葡萄节”。很快,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至,所有葡萄在田地里就销售一空。

  “2003年,我家种了7亩葡萄,葡萄节期间全部卖完,总收入5万元。”说起当年的盛况,李克虎仍然记忆犹新。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也继葡萄园之后,在大圩一个一个地开起来。2007年,李克虎也紧跟风潮开起农家乐。“生意很好,第二年农家乐的收入有30万,超过了葡萄园收入。”

  大圩变身“华东吐鲁番”

  如今的大圩,拥有万亩葡萄园,以及100多家农家乐,基本形成了“万亩果园、万亩菜园、万亩荷园、万亩苗木基地”等四大农业旅游景区。连续12年成功举办的“葡萄文化旅游节”,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让大圩成为名符其实的“华东吐鲁番”。

  很多大圩人像李勇、李克虎一样通过葡萄致了富,成为农民百万富翁。目前,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7万元。葡萄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圩内葡萄综合经济价值达3亿元。

  这个传统农镇,也藉此收获了无数荣光。这些年来,大圩陆续获得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荣誉。而在2012年,“大圩葡萄”正式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大圩已经在中国乡村版图上占据了重要一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种子 传统农业 适应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