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手空空,到硕果累累;从“独角戏”到“群众大舞台”,大学生村官项龙的创业路越走越宽。
创业头一年,他的50亩瓜蒌收入虽然与实际成本差距不小,但他却分外高兴,他说自己“赚”到一种比钱更重的东西——老百姓的认可与感谢。
关于创业,项龙感触良多,“不需要帮助是假话,干等着帮助更是空话。”
安徽潜山县龙潭乡湖田村大学生村官项龙。
“除了种田、种菜,还有其他的收入吗?”
“没有。”
这是2012年8月,发生在潜山县龙潭乡湖田村的一段对话。对话的双方,一方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村官,一方是当地的村民。
就是这段对话,让项龙——这个刚到任不久的大学生村官如芒在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走上一条更加宽广的致富路!
朝阳农业的引进
2012年8月 ,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季节,毕业于安徽省宿州学院的项龙,通过招考,成为安徽省选聘的第五批大学生村官,在潜山县龙潭乡湖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到任之后,项龙第一时间去熟悉村情、走家串户。交谈中,他了解到,当地农民除了种田、种菜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
怎样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呢?他不停地思索着,渐渐感觉身上的担子变得沉重起来。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26个村民组。项龙敏锐地发现,湖田村自然条件独特,田地很适合种植瓜蒌。
瓜蒌,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早本植物,营养价值、保健价值、药用价值及食用价值都很高,属于“朝阳”农业。项龙觉得如果把瓜蒌引进到当地,肯定可以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说干就干,项龙开始四处筹集启动资金,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他制定规划、勘选和承包田地、聘请工人、开垦翻土……他的创业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二十八家农户的土地流转
然而当时一个25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子,想要实现带领当地村民致富的抱负,其难度可想而知。2012年着手创办瓜蒌基地以来,项龙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才干,取得了基地建设的成功和瓜蒌果实的大丰收,这一路创业的“征程”,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内里却波涛汹涌。
由于所在村的土地流转刚刚起步,加上对瓜蒌种植的不了解,有许多老百姓观念很保守,有的甚至宁愿让农田空着,任其长满荒草。项龙想,把农民手头上的闲荒地租赁下来搞特色农业种植,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啊,怎么会遇到这么大的抵触呢?问题又到底出在哪里呢?
项龙相信,万事总得有个原委。打定主意,他开始三番五次的找村民小组组长进行交流。在他苦口婆心下的劝说下,终于弄清了老百姓心中的那个结:原来,他们一是担心大学生村官下来只是走走过场,浮于形式,留在表面,签了合同到时中途跑路,找不到人;二是别的村里有过以承包名义套他们田地补贴的事情。
了解到这两点后,项龙当即就给了组长两条承诺:一、如果合同期限内,自己结束了村官任职,将会让家人接着承包到合同规定的期限;二、承包土地期间,所有田地补贴仍归属于农户自己,而且田地不分三六九等,一律按当时周边的最高价承包。就这样,在书记和组长的带领下,项龙一家一家的跑,一户一户的做工作,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租赁协议上终于签上了28位农户的姓名,他也如愿以偿地流转到了他眼中的那片宝地。
但是,有了地,并不等于一劳永逸了。发展瓜蒌,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钱从哪里来?成为困扰他的头等大事。项龙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曾一度期盼他能从农村走出去,能在城市有个舒舒服服的工作,现在他却跑到村里任职还要借很多钱去种瓜蒌,这让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而听说他要在村里流转土地搞种植后,项龙的女朋友也是极力反对,她认为田里干活很脏很累,冬天挨冻夏天挨晒,很辛苦。面对着家人的竭力反对,项龙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创业的激情驱使着他去尝试,他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他要以实际行动点燃自己的创业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8-05/2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