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镇北郊村位于美丽的安徽郎溪县城北部郊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加上北郊村优越的地理优势,使我村的村民收入大部分来自农田、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多年来,由于区位优势,改革的春潮孕育了一批有胆识,有市场眼力,敢于搏击风浪的优秀人才,村民们提起靠牛蛙和河蟹养殖发家致富的夏恩梅一家时,无不交口称赞。2000年,养殖幼蛙5亩,亩产3000多斤,亩产值达2万元,年利润达4万元,几年的养牛蛙经验使夏恩梅更加坚定了走养殖这条致富之路,并于2004年承包养殖了30亩河蟹,亩产值有5000多元,年利润达6万元,回顾过去,夏恩梅所走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初嫁到丈夫方兴宝家条件特别艰苦,只有三间老式平房,丈夫方兴宝也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小伙子,结婚后他们俩就合计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脱掉贫困的帽子。婚后的第二年,在夏恩梅精心张罗下,在她县城附近的服装厂里做起了缝纫,每逢休息日都在家辛勤的劳作,希望能够尽快脱掉贫困的帽子,几年下来,在村里最早盖起了一幢小洋楼,这让村民们非常羡慕,但是她还是觉得不满足,感到缺少点什么,随后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牛蛙养殖。
从95年开始,牛蛙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大大刺激了牛蛙养殖业,当时本地牛蛙都是从沿海购买,巨大的需求量使牛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利润都落入外地厂商的口袋,如果在本地养殖牛蛙,一定会产生可观的效益。她说干就干,没有资金就四处借,没有技术就多次到浙江湖州参观学习。99年她建好了养殖基础设施。2000年春节刚过,十万只幼苗就投放到水里。早期蛙苗培育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对供氧、换水要求十分严格。那段时间,夫妇俩几乎天天呆在大棚内,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向前来指导的外地师傅请教学习,认真观察纪录,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在一年多的辛勤培育下,成蛙终于培育出池了,由于牛蛙价格比外地便宜,很快被抢购一空,当年就获利4万元。按理说夏恩梅该满足了,可是他们又打起了更大的主意。
2004年,夏恩梅又承包了30亩低洼田搞河蟹养殖,购买了蟹苗、饲料、拦网等开支当年就投入几万元。然而,辛勤的汗水并没有带来收获的喜悦,由于郎溪遭遇较严重的干旱,到年底连蟹苗成本都没有收回。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养殖结构,压缩生产成本,走生态养殖、立体养殖、科技养殖的新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就取得了6万元的良好效益。如今,她成功了,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牛蛙养殖、精养河蟹两条路上齐头并进,并且越走越远。
夏恩梅搞水产养殖富裕了,但她并没有疏远乡里乡亲,对前来“取经”的养殖户不保守,向大家讲解牛蛙和河蟹养殖技术,要根据天气和温度适量适度喂养,多投高蛋白混合饲料,成蟹养殖要培养足够的水草,要根据河蟹的成长期投放足够的饲料,要定期观察进食情况和水质情况。在她的示范引导下,周围村庄的养殖户都行动起来,在开展水面养殖的基础上,纷纷搞稻田养殖,有的搞精养河蟹,有的搞牛蛙养殖,很快发家致富。
她不仅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学到的技术传授大家,更为村民交口称赞的是她还有一套制作和修理拦网、地笼等捕蟹工具的好手艺。多年来,自家搞养殖的工具都是自己制作的饿,许多养殖户都是慕名而来向压请教,她都手把手地传授。现在村里的不少养殖户从她那里学到了工具制作手艺,节省了大量的养殖成本。在帮助同村姐妹的同时,她还不忘少数困难姐妹,为她们在资金上提供帮助,村里有个贫困户,因其长期生病,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看到别人搞养殖红红火火,自己也想搞养殖,但苦于资金,夏恩梅知道情况后,和丈夫商量主动帮助其搞养殖,为她提供了资金和养殖技术。她就是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热心人。
昔日草长莺飞的荒滩已蟹壮鱼肥,萧条沉寂的村庄已经微型机盎然,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流中她依旧站在最前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6-25/2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