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的一天,王海云照常来到市场采购,突然他停在一个摊位前,被一捆捆小秆子吸引住了。就是这种看似普通小秆子成了王海云店里的第一个招牌。
这种秆子,王海云以前从没见过,一问才知道,每根秆子的内芯都藏着一条虫子,当地人叫扫把虫。
用虫子做菜是云南餐饮的特色之一,吃虫子也并不稀奇。
西双版纳餐饮协会秘书长:(吃的)最多的虫子在西双版纳一个是竹虫,还一个是蜂蛹。像竹虫的话最起码都有几十吨以上的量。在西双版纳地区老百姓来说普通都喜欢吃这个虫子。
但在当时的西双版纳,还没有餐馆卖扫把虫,常见的竹虫、蚂蚱、蚕蛹等,都是炸好后,直接装盘上桌。王海云把藏有扫把虫的秆子一起蒸熟,这样,大家吃虫子前就多了一道乐趣,印象更加深刻。
食客:有点惊喜,我不知道那个虫是从这个里面剥出来的。
食客:好神奇。
记者:很神奇是吗?
大家对虫子的天然好奇心,就是最大的吸引力,吸引力就能带来财富。而且王海云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扫把秆里都有虫,这让扫把虫更加稀奇。
这就是做扫把的植物,芒草。可这遍地的芒草,并不是都会长虫,哪一棵有,哪一棵没有,连王海云也分辨不出来。为找扫把虫,他专门请来了高手。
勒娘,是哈尼族,从12岁就上山找野菜和虫子,最拿手的就是找扫把虫。从2012年起,两人达成独家供货的协议,勒娘找的扫把虫只卖给王海云。
记者:怎么能看出来哪个有勒娘?
勒娘:这棵有,拿着了?
王海云:拿到了。
记者:这里面肯定有吗勒娘?
勒娘:肯定有。
王海云:像这个就没有了吗?
记者:这个有没有?
勒娘:这个有,这个更大。
记者:我们剥出来验证一下。
勒娘:这个更大。
记者:这个最大?
勒娘:对。这个大。
记者:很大。
勒娘:小时候我们吃这个,加鸡蛋做菜。
不但能看出是否有虫,就连里面虫子的大小,勒娘也能说出来。
记者:我们两个的谁大?
勒娘:这个更大。
记者:我的更大,剥开看一下。就这样剥是吧,像剥笋一样。这个比勒娘刚才那个小。这个是最小是吗?
勒娘:对。
记者:给它剥开。
勒娘:过几天这个也是会长大。
记者:然后它最后会变成什么?
勒娘:最后会变成蝴蝶。
记者:会变成飞蛾?
勒娘:对。
记者:那么小。
表面看起来一样的扫把秆,勒娘怎么能判断出里面有没有虫子,还能说出虫子的大小呢?
勒娘:这是健康的,不会有虫了。
记者:这个是健康的,叶子长长的。这是被虫蛀了的,还是挺明显的。
被虫蛀了的扫把秆中间会有这样一根细长的芯,芯子越长里面的虫子就越小,反之则越大,而没有扫把虫的秆子,就像这样叶子细长、完整。
勒娘:可以生吃。
记者:什么味道?
勒娘:甜的味道。甜得很。
王海云:我敢吃。吃个大的。
勒娘:不怕不怕。甜得很,又甜又香。
王海云:最小的给你吃。
记者:哪个是它的头?这个是它的粪便吧?
王海云:不是。
勒娘:甜得很,你吃。
王海云:一条都放进去。
记者:这可以抻得长。
勒娘:可以吃,可以吃,不怕。甜得很。吃这个管皮肤。
王海云:她说吃了皮肤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5-21/1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