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漂亮女记者抛下编制回乡养种猪 拿同等薪水


 

  这是一个颇为小众的群体,他们或从海外留学归国,或从金融、传媒、外企“跳槽”,流动的方向却出奇地一致——上海浦东的农村地区。2月6日,上海浦东新区团委把这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浦东青农联谊会”。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个联谊会的首批39名成员中,大多数是返乡“农二代”。

  年轻漂亮的女记者严婷婷,最近被取了个绰号——“猪司令”。她放弃了电视台出镜记者的工作,抛下事业单位编制,回到浦东农村,养起了种猪。拿着与当记者时同等的薪水,她从每天坐电视台专车出门采访的状态,转变为每天撩起裤腿进猪棚的状态。

  “我家本来就是养猪的,没什么。”她笑道,“养猪也是我的一份事业呢!”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严婷婷一样,返回了自己曾拼命逃离的农村——他们或是接手家族产业,或是白手起家创办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

  毕业于西安交大计算机系的刘海燕,开着一辆时尚越野车,打扮时髦,说起话来总会忍不住蹦出几个英文单词。很多人拿到她递来的名片,都会忍不住再细细打量一番眼前这个漂亮姑娘——她竟然是搞农业合作社的。

  刘海燕在浦东农村种植了将近200亩草莓,并建设了一个占地1200多亩的蔬菜瓜果园区。她卖的草莓,因为采用生物有机液肥和自制有机生物菌肥料,售价要比市场价格高出20%~30%,但依然颇受欢迎。

  这名被誉为“草莓公主”的上海农民,是本来有机会留在市区并获得不菲收入的名校毕业生。

  刚毕业那会儿,刘海燕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企业白领,在中国电信的推广站里做推广。当时她的月薪相当于应届生平均工资的两三倍。

  “我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想转行。”因为无法适应城市生活节奏,她多次“跳槽”,最终决定回村创业,“就是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事做”。

  几乎与此同时,在浦东泥城镇彭庙村,毕业于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的王黎娜也放弃了在上海银行的白领工作,返乡创业——准确地说,是接手父亲的扁豆产业。她现在的头衔是“扁豆姑娘”。

  王黎娜也不太喜欢城市里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到青扁豆上市,爸爸就特别忙。这几年看到他实在忙得不行,我又是独生女,就辞职回家帮忙。”王黎娜说,实际上,经营一份事业比在银行里做一名普通员工更有成就感,尽管她现在的忙碌程度是在银行工作的两倍,但她相信,农业的未来,一定是朝阳产业。

  对农村有与生俱来的真感情

  “农二代”一个特点是,他们对农村有着与生俱来的真感情,“返乡务农”这个听上去不算太体面的活儿,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20岁的尹士丰大专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回到浦东万祥镇新振村当起了“瓜农”。最近一段时间,她一直在参加由浦东新区团委、人社局、农委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

  “我小时候爸妈外出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田里待着,到处乱跑,很开心。我很喜欢在田里摘菜、种菜。”在父亲的指导下,她正在慢慢学习种植8424西瓜、甜瓜、翠冠梨、水蜜桃等水果,她的近期目标是“把瓜种得更好一些”。

  严婷婷则特殊一些。她说,从电视台记者到“猪司令”,是一路“磨过来”的。养了一辈子猪的母亲,是头一个反对她的,“哪怕咱家以后(养猪)这个事不干了,也不要你扔下工作回来”。

  这其实是“农一代”心中普遍存在的想法,做农业辛苦且利润薄、风险大,很多人靠农业起家,努力把孩子送离农村,让孩子找一份安稳工作,在城市安家。

  对于母亲的反对,严婷婷采用了“磨”的战术。她一边每天下猪棚干活,一边安慰母亲,自己决定了的事不会改变。她所养殖的种猪,后来被贴上了“祥欣猪”这个品牌,成为进口种猪中的“战斗机”。

  “农二代”介入项目科技含量高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有“农二代”介入的农业项目,大多带有新型现代农业所亲睐的“高科技”含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扁豆 草莓 食用菌 农民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