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的宕昌哈达铺呵气成霜,但一个小院内却暖意浓浓,几十个当地的老人、妇女围坐成一个大圈,把抖干净的羌活码放整齐,羌活独特的药香充盈小院。
这个小院是韩智杰在哈达铺租赁的一个小加工点,羌活在这里加工后,什么时候发货,与哪家公司合作,韩智杰有自己的考量,就如同为什么要种植“小品种”药材,韩智杰有自己的选择标准。
羌人种羌活,巧打“特色牌”
宕昌县是我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之一,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称,是当归、党参、大黄、红芪四大中药材的原产地。宕昌中药材种植历史可上溯至古宕昌国时代。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即公元505年,北魏封宕昌王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这一年,梁弥博就把当归作为贡品进献给梁武帝萧衍,这是宕昌当归见于历史的最早记载。而居住在古宕昌国的古羌人一直将中药材种植的历史延续至今。 韩智杰是地地道道的宕昌人,多年贩运中药材的经历,让他对古羌国的历史和中药材市场有着自己的理解。
2008年,在宕昌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大环境下,韩智杰和几个合伙人开始种植中药材,他没有选择当归、黄芪等大家都在种植的大宗中药材,而是选择了“小品种”的羌活。“只有四川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南部和青海四个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羌活,羌活产量很小,但市场需求量却比较大。”韩智杰心里始终认为“羌人在羌地种羌活,这是其他地方没办法替代的”。
“发展自己的特色,做好`羌'字文章,那就是自己的招牌或品牌。”韩智杰说。如今他流转的2000多亩土地中,已经种上了几百亩的阔叶羌活。尤其是试种成功几分地细叶羌活,堪称药材中的大熊猫……
洋专家点赞土专家,贵在“含金量”
走进宕昌县南河乡八路川村,韩智杰带着记者进山去看他在台子沟坪上的300多亩野生中药材繁育驯化基地。因为打的是野生牌子,所以韩智杰的药材都种在深山里。
而在这片驯化基地上,更是留下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足迹:四川中医科学院、南京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国药集团产业中心、规范化推广工程研究中心、太极集团……
“只要来过一次,就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就会谈到以后的合作,而且我的羌活在这些专家学者之间口口相传,名气越来越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他们还会帮我推介!”韩智杰笑着说。
韩智杰种植的羌活备受推崇的秘诀在哪里?“最主要的还是药材的品质和含金量。”韩智杰告诉记者,羌活种植最难的是育苗,尤其是大田育苗,一般羌活育苗成活率在30%左右,而他的在80%左右。
韩智杰说,2008年,他开始试验,买了3000多斤野生羌活种子,经过一个冬天的辛苦炮制,只完整地存活了一袋种子,但就是这一袋种子,让他不断坚持、反复试验,整整做了6年的时间。现在,他的羌活苗子前景很好,一斤苗子卖20元—25元,一亩地下来就能收入近3万元,真正成了这方面的“土专家”。
“只要抓住一点,真正做好,做成标杆,自然而然就会有人主动来找你,那时候的话语权、定价权都在自己的手里。”韩智杰这样认为。“现在好多专家学者都会拿着他们的试验项目来和我合作,而我也从专家学者身上学到更多中药材方面的知识和理念,我的药材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宕昌药材资源丰富,山上就有野生的猪苓、羌活、重楼等珍贵药材,而这在外界是很少有的。“最主要的是我们在把野生中药材家养、驯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原生态,无公害种植。”韩智杰还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公司先后两次派专家来到他的种植区,详细考察了解羌活和猪苓药材的种植环境、药材的品质等,有了合作意向。现在他们正在把药材制成药剂,做药效试验,“不出意外的话,等试验结束,我们会签订协议,发展成为该公司的种植基地。”
短项目养长项目,培育“资金链”
熟悉中药材的人都知道,羌活的育苗要一年,种植周期需要三年,属于前期投资比较大,见效比较慢的品种。这期间的投入需要不少的资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12-23/3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