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四川长宁县:深山里致富创业的“女汉子”


 

  在宜宾长宁县花滩镇保平村5组,有一个80后大学毕业生,所创办的种养殖专合社和家庭农场规模都还不大,却已远近知名。她就是在大山里追逐创业梦想的女大学生雷浔。

  保平村位于花滩镇北部边缘,属典型的农业村。10月12日,记者在保平村见到雷浔时,身材消瘦、戴着眼镜的她正在学修剪桂花枝叶。

四川长宁县:深山里致富创业的“女汉子”

雷浔正在学修剪桂花枝叶

  雷浔告诉记者,自从今年6月份创建旺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家宝家庭农场以来,自己除了要照料养殖场里的上千头猪,管理数百亩的瓜果苗木,还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种养殖技术。邻里间的人还在睡觉时,自己就要起床,割猪草、备猪料、喂猪、抽水、打扫猪圈、上山修剪苗木枝叶等等,把一天的全部活儿干完,都是晚上10点过了。“碰到母猪要出小猪儿的时候,每天晚上必须要熬夜。”雷浔说,“有时候甚至是熬通宵,因为要守到小猪儿安全出产后,才能够放心。”

  与山里村民们的辛苦对比,雷浔对自己的这份辛劳,看得很淡,因为自主创业,是自己的选择,也是自己的理想。

雷浔的丈夫和她一起喂猪

雷浔的丈夫和她一起喂猪

  2009年,从四川理工学院毕业后的雷浔与大学时相识的好友雷林结婚,雷浔便从老家达州市渠县迁到长宁,跟随丈夫来到现在的居住地。当时,看到村里的田地放荒不少,村里的青壮年也长期外出务工,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全村也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雷浔随即就谋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

  雷浔想,如果把村里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种植和养殖业,统一渠道销售,肯定能让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年轻人都能在家门口挣到钱,他们就不需要到外面打工了,留下来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发展经济。”

  雷浔的丈夫雷林告诉记者,雷浔第一次来他家,看到这里条件确实差,也没有嫌他家里穷,还根据他们那里的地形,因地制宜提出来发展养殖和种植。“我非常赞同她得想法。”雷林激动地说,“她都不怕苦不怕累,我作为老公肯定全力支持她。”

  说干就干,雷浔辞去了当时在成都的工作,和丈夫一起回到保平村,选择了自主创业。然而,对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年轻小两口,立即遭到家人的反对。

  雷浔他们回家里搞种养殖业,雷林的父亲雷中全很反对,认为种养殖业很冒风险,不稳定,可他们仍然坚持要搞。

雷浔细心照料母猪

雷浔细心照料母猪

  人年轻,必须要敢去闯,如果一点风险就怕,那还做得成什么事,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丈夫的帮助下,雷浔东借西凑,向银行贷款,从小型的养殖场做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雷浔注册资金90万元,成立了长宁县旺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长宁县农家宝家庭农场,组织当地村民种植经济农作物,养殖各种特色畜禽,并进行统一销售。目前,合作社和农场已发展成员30个,会员120个,可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3000多头,土鸡年出售2200多只,葡萄等水果园林年产量10000多斤。

  雷浔告诉记者,通过科学的、成规模化的种养殖,他们平均每头猪的成本降低了200元,种植的瓜果蔬菜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通过合作社的统一销售,每头猪的利润,同比以前要增加500元左右,蔬菜瓜果之类的平均每一斤也在以前的成本上提升1至2元,甚至更多的利润空间。

  长宁县花滩镇保平村村主任魏国书介绍说,旺平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一年来,发展到了100多户农户,每户的总值都增加了一两万,带动全村经济两三百万元,“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后,从乡村旅游着手,带动周边和村民经济发展。”

雷浔在林中喂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桂花 蔬菜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