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四川筠连县:詹强生种的花椒不“麻”人


 

四川筠连县:詹强生种的花椒不“麻”人

詹强生的花椒基地。

  16岁独自外出创业,却因不懂行而失败。他并没有气馁,在蔬菜、水果、木材等生意中,再次觅得商机,淘得第一桶金。

  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一个可以带动更多人致富的项目——种植花椒和藤椒。他把“诚信、质量”当作自己成功的秘诀,调侃称要种不“麻”人的花椒。

  现在,自己已有1.3万亩的花椒和藤椒种植基地,并带动上千户村民种植花椒和藤椒达2万余亩。明年,3.3万亩的花椒中,有4000余亩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首次创业损失40万

  詹强生是筠连县蒿坝镇人,1998年,16岁的他因家贫辍学前往成都打工,由于之前在家里学过缝纫,他选择了到制衣厂上班,继续从事加工成衣。他自认为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在当学徒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发现加工一件服装自己只有7毛钱,而老板每件的利润在两元左右。

  为何不自己当老板呢?这个念头在詹强生心里生根发芽。一年多以后,詹强生用几千元办起了自己的加工厂,由于当时竞争不大,很快他就挣到了第一桶金。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正在詹强生准备扩大规模,大干一场的时候,一瓢冷水向他泼了过来。

  由于之前在衣服的裁剪、设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詹强生开始试着做成衣。他原本想的是这样利润空间会更大,不会局限于粗加工这一块。随即,他把之前挣的钱一次性投入到开发成品上,但是由于面料选择的失误,使得辛苦挣得的40万元全部亏掉了。

  “还是对业务行情不专业造成的。”回想起10多年前的失败,詹强生一笑而过。2002年,为维持生计,詹强生在成都又做起了蔬菜、水果生意。上午卖菜,下午就在五块石一带转悠,寻找商机。由于诚实守信,成都市五块石一带的很多外地生意人都喜欢和他交流。这一次他又发现了商机。

  东山再起年销售千万

  2003年,詹强生在成都做起了木材生意。由于市场行情好,他每年的销售额成倍增长。到2008年,年销售已经达到了上千万元。2008年,他又在筠连县开设了一家占地10亩的木材加工厂,2011年还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办了一家木材加工厂。

  这11年来,詹强生说他的生意就比之前要顺利很多,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多的挫折。他总结的成功之道是,诚信和质量。在他看来,生意场要做到这四个字,还是比较难。11年来,他的木材加工厂能从几个工人到上百名工人,也是和这四个字有关。

  2007年,成都某工地需要1200方圆木,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詹强生的加工厂,希望能尽快提货。在当时,1200方圆木的价格在100万元左右,利润还是比较可观。詹强生知道原料不足,还接下这批订单的原因是,这是和对方第一次合作,是因为对方相信他才与他合作。所以,詹强生立马带着队伍,开始在宜宾周边寻找原料。

  最终,1200方圆木按时交货,在利润上,詹强生就比以往少挣了10%左右。“有同行笑我傻,明知道原料不足都要接单。”但詹强生的回答是,少挣点钱,多赚点诚信和质量更重要。果不其然,随后的日子里,对方也给他介绍了不少生意。

  种不“麻”人的花椒

  在很多人看来,詹强生在木材上获取了不少的财富,他可能会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然而,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詹强生选择了投身农业。说起来,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2011年初,詹强生在云南谈木材生意的时候发现,当地人种植的花椒,其经济价值比较可观。一株花椒的价值约在100元左右,一亩一般可产120株左右,若是丰产期,一亩可实现经济价值1.5万元。

  来自农村,一心想带动农民致富的詹强生,心里乐开了花。都说花椒味麻,但是他想种植不“麻”人的花椒。说干就干,回到筠连后,他便开始流转土地。目前为止,有1.3万亩的规模,其中九叶青椒8000亩,藤椒5000亩。

  流转了万亩土地,詹强生将“失地”的村民请到自己的花椒基地当工人,平均每人每年还能挣8000元。目前,筠连县武德乡、腾达镇、巡司镇、镇舟镇、沐爱镇、双腾乡等6个乡镇的三四百人都在詹强生的基地里上班,一来照顾了家人,二来也比以前种植传统粮食,一年几百元的收入好了很多。同时,还带动了以上地区上千户村民种植花椒2万余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椒 土地 蔬菜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