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华是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左家营社区的一名普通农民。从2004年开始养羊,通过自己多年的勤劳和努力,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养羊大户,他的羊场面积3300平方米, 其中羊圈等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羊存栏380多只,品种以贵州黑山羊为主。问起他养羊成功的秘决, 他总是感慨地说:谈不上什么秘决, 总的来说,一靠科学,二靠勤劳。是呀,王开华正是靠骑上“科学”的骏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一个脚印,从贫困走向富裕,在实现小康的道路上健步前行。
困境之中寻出路
王开华出生在左家营村三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一亩三分地艰难地支撑着一个贫困的家庭。出身贫寒的王开华自幼十分懂事,并从小就树立了依靠自己的双手发展致富改变家庭处境,让亲人过上好日子的人生理想。
1999年经人介绍,王开华与同村姑娘李朝琴结婚,不久家中先后增加了两个新成员:大儿子王欢、小儿子王涛。两个孩子的降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无限欢乐,也增加了现实的负担。
为了增加收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除了帮妻子李朝琴种好父母分给他们的的一亩多地外,王开华跑过电三轮、电二轮载客、下过煤矿矿井挖煤,用自己的血汗慢慢累积了几千元的创业资金。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一家人的命运,王开华决定走种植养殖之路。
种什么养什么呢?一次参加村里举办的农技培训班让王开华开了窍:左家营荒山多、土地肥、水质好、草料优,加之国家惠农政策,发展养殖业是一一条好路子。通过上网查料、找专家问计,王开华决定发展贵州黑山羊养殖,从几千元、几间圈起家,走上了特色养殖之路。
面对困难不低头
刚开始创业的王开华志信满满,以为就像传统的养猪养牛一样来养羊就行了。也没有系统地钻研有关黑山羊的养殖技术。由于没有全面掌握黑山养的养殖技术,王开华在羊病防治方面束手无策。
2006年,一场少有的羊病悄悄钻入王开华的羊圈,一场无法控制的羊瘟(羊痘)在整个羊圈弥漫开来,也像一张魔手捏紧了王开华喉咙,让他几 乎窒息。这场罕见的羊瘟,让王开华 损失了一百多只羊,经济损失近20万 元。几年来的投入、几年来的心血付之东流。20万元,对一个富有家庭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一个艰难创业的 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有的钱还是东挪西借来的。
面对这样的损失,王开华一家人犹如天塌一般欲哭无泪。那段时间,王开华魂不守舍,萎靡不振,对养羊失去了信心。亲戚朋友、好心的村民总是安慰他,鼓励他重新站起来,但更多的村民们都在暗暗嘀咕:王开华受了这么大的损失, 他还能爬起来吗? 消沉了一段时间的王开华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的妻子也经常给他打气:“我们不能这样倒下去,我和孩子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为了你的理想,为 了孩子们,你要振作起来,我们不能让人家看笑话。”在这危困之时,政府、社区两委并没有忘记王开华,政府为他提供了5万元的创业支持,社区党支部、村委会为他送去养羊的书籍、光碟,帮助他分析原因,学习技术。
家庭的温暖、组织的关心是心灵疗伤的灵药,王开华的心慢慢走出了养羊失利的阴影,那个敢想敢干的王开华重新活了过来。他白天用药物清水清扫收拾羊圈,夜晚看资料上网学习黑山羊养殖知识,找准了盲目养殖黑山羊失败的原因:除了技术,还是技术。他真正 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走标准化养殖,依靠科学、依靠技术才能做大黑山羊养殖 的这块“蛋糕”。为了全面掌握黑山养殖全套技术,王开华除了书本知识,还十分注重实践,他经常到羊圈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系统掌握黑山羊习性、饲养特点、疾病预防等知识,边养边学、边学边用,几年时间王开华从一个黑山羊养殖的“门外汉”,变成了闻名一方的“土 专家”。
积累经验与村民分享
如今的王开华已经总结出属于自 己的一套养羊经验,“第一,更新观念,选择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肉羊快速育肥出栏的基础。第二,要想养殖好, 防疫是关键。羊养得好不好防疫非常 重要,防疫搞好了羊很少得病,体质好,长的快,效益也高。第三,改变以往养羊以放养为主的传统养殖方式,而采用 圈养方式;及时淘汰、隔离老、残、弱、病 羊。第四,勤学好问,更新养殖观念。” 王开华一口气给记者说了这么多条羊经验, 王开华的羊,由于始终坚持科学饲养,根据黑山羊的习性以散养为主,羊 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货真价实的 绿色、有机食品,成了周边黑山羊市场的“抢手货”,羊的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三只、十只、百只……王开华三个字也成了广有口碑响当当的“品牌”, 他喂的羊就是贵点也供不应求,近两年 来每年出栏每在150只以上,年纯收入 近20万元。靠着养自己的黑山羊,王开 华不仅还清了以前的借款,还盖了两层 300多平方的新房,家中添置了冰箱、彩电等家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6-23/1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