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全收集土蜂
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老韩家蜜蜂的自由世界
土蜂养殖大户
在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顺着峰峦叠障的天竺山景区一路西行,来到大山深处的山阳县天竺山镇街道村大屋场,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犬相闻;村民悠然劳作,俨然一个“世外桃源”。在这个沟里大概有10户养蜂人家,过着“甜蜜”的生活新模式,其中老韩家祖孙三代这种幸福生活已近80年,而他们家的土蜂已成为我市土蜂养殖第一大户。
老韩家年龄最大的蜂农叫韩其华,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可身子骨依然硬朗,在家自己做饭和下地干活一点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老爷子说他从8岁父亲去世后就出外自谋生路,从小学过中医和木匠,还从事过养牛、花卉苗木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建立起4个中蜂养殖场。韩其华说:“在书上,土蜂学名就叫中蜂,土蜂蜜又名野蜂蜜,我们老韩家的土蜂蜜一直坚持自产自销,它的品质主要源于秦岭南麓天竺山国家森林深山,无公害、无污染,味道芳香浓郁,营养丰富,中医上建议常食之可改善睡眠、润肺止咳、滋补养颜、健肤美容,是一种真正安全的100%绿色纯天然日常保健养生佳品和农家特产。”
养蜂致富
刚踏进老韩家门,近百箱蜂橱映入眼帘,庭院内群蜂飞舞,门口前栽植大片的桂花等名贵苗木,花蕊中聚集了许多采蜜的小蜜蜂……箱箱蜂橱,声声蜂鸣,阵阵花香,萌生的是憧憬,跳动的是希望。据老韩介绍,他可不像一般人一样养意大利蜂,他养的是山里土生土长的野蜂。这些蜜蜂都是中华蜜蜂。别看它们“身体矫小”,“身价”可不菲。它们酿造的蜂蜜,却酿就了我们家族的“甜蜜”生活。老韩自豪地说:他一年光养蜂收入和分成就有2万多,加上苗木花卉的收入共有4万多。
据老韩家的三儿子韩文迁介绍,由于土蜂蜂群小,抗病能力差,生命周期短,因此土蜂蜜的产量也很小,在好的季节里,这一箱一次能产2斤左右的蜂蜜。一个年下来,最多只能产2—3次。现如今老韩的3个儿子韩文见、韩文全、韩文迁共养蜂580箱,年产土蜂蜜5吨左右,年可获纯利45万元以上,成为了商洛市名副其实的养蜂大王。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在家的年轻人和留守妇女也走上了养蜂致富路,他的养蜂事业也如日中天,远近闻名。
年轻的养蜂人
在赵家沟口,河对面高地处旁边简易搭建的一处临时棚屋里,记者见到了蜜蜂的主人——老韩家的孙子韩晓。他的养蜂技术是祖传的,十几岁时他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养蜂,成家后便自己养蜂。2009年当时刚满20岁的韩晓,高中毕业后跟随爷爷和父辈们开始了自主创业的路子,他从当初的几箱蜂发展到如今的近180箱蜂。
提起这一行的心酸,韩晓说:“蜂蜜收成好,当然和采蜜的蜜源分不开。四川和河南大多数养蜂(意大利蜂)人一年四季都追花而行、依花而居。可是中华蜜蜂却非常恋家,春夏时节,蜜蜂在山里采百花蜜;到冬天百花凋谢时,蜜蜂基本上很少外出采蜜。土蜂蜜产量随季节变化大,冬季里我们都会利用农闲时间培育优质蜜源和市场紧俏的苗木花卉,以此来增加家庭收入,这样一年到头都有事情干。我们干的是‘甜蜜’的事业,过的是‘酸甜苦辣’的生活。”
经过几年的实践,老汉孙子韩晓家的蜂群逐步扩大,蜂蜜产量增多。尝到甜头的他又适时在乡下四处购置了20箱土蜂,走上了专业养蜂之路。为了能安心养蜂,加上村里土蜂养殖的数量越来越大,他将蜂场设在了离家6公里远的深山中,每天吃凉饭,睡冰冷潮湿的塑料棚,平场地、修路、做蜂箱统统一个人干。经过艰苦的创业,他的蜂群发展到180多箱。2013年12月,韩晓成立了天竺山中蜂养殖合作社,注册了“天竺山老韩家土蜂蜜”商标,聚集了全村10余家养蜂户,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养蜂阵容,养蜂规模达到1250群,林下经济和蜂业效益越来越好。通过采取“合作社+蜂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联系场地、统一供应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自检、统一组织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中间环节,稳定了产品质量,生意越来越红火。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6-03/2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