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丽:没印象,我没见过,从出生到现在总共才见过两次。应该我姐姐的印象会深一点。
周梦燕:其实我对他长的什么样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印象。
父亲一走,抚养哥哥的两个女儿,就全部落在了周华的肩上。一家老小六口人,都要靠他一个人养活,可是贩卖金针菇挣来的钱根本无法维持,周华就在江山市的农贸市场里转悠,想找点其他的事情来做,两年后,周华有了一个决定,他要养泥鳅。
周华:2007年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泥鳅还是7、8元一斤,到2009年一看,泥鳅浮动相当大,15元一斤,我想这个买卖可以做。
周华觉得泥鳅可以养,可看到他家里面的情况,周围的人都纷纷替他担心起来。
老婆:万一掉下去的话,我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哪里赚钱去补这个窟窿。
村民:我都给他讲江山有个地方的人也是养了好几十亩,后来没有养成功,都是亏掉了。
周华也知道大规模养泥鳅有风险,他更知道家里的状况,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闪失。
周华:现在这个岁数了,脚不踏稳的话跟得你不要进去做这个事情,你给他一脚踩在烂泥巴下面,下去的话你就爬不起来了。
2009年3月,周华开始查阅有关泥鳅的资料,还走访了山东、四川、江西等十多个泥鳅养殖场,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养殖上的细节,直到现在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习惯,连泥巴都不放过。
记者:这在干什么?
周华:看一下这个泥巴,我觉得太肥了。
记者:肥是什么意思?
周华:肥就是说养泥鳅养是好养的,就是怕细菌感染大,天气温度不行,一下子热一下子冷,温度不均匀。
记者:就是说看一下泥巴适不适合泥鳅生长?
周华:对
经过考察,周华发现,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泥鳅,而适合当地养殖的是这种圆鳅。2009年5月,周华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50多万元,流转了20多亩土地,从外地引进了8000多斤圆鳅的种苗开始养殖,因为之前他做了两个多月的细致准备,到了年底,他的第一批泥鳅苗成功养活,卖了50多万元。
2009年9月,又到了引进泥鳅种苗的时间,这时周华有了大胆的想法,他要研究泥鳅种苗的繁育。
周华:外面一般拉一箱这些田的话最少都要60多万,因为自己孵化的话才20万。我自己孵化,跟外面拉过来比,节省40万块钱差不多。
周华想的挺好,可这件事绝非一般。
2010年4月的一天,周华繁育出的第一批种泥鳅产卵了,经过30多个小时,这些泥鳅卵顺利的变成了泥鳅苗。
周华:孵化出来了,我们都很高兴,来了好几个朋友,他讲你那么好的技术,会出来了。看到那么一大片出来了,我这些朋友过来很高兴的。
看到这些孵出来的泥鳅苗,周华很是高兴,可是他似乎高兴的有点儿早。
周华:卵产出来以后。到第二天,莫名其妙,看不见卵了,卵没有了,苗也没有了。也没发现他尸体,各方面都没发现过。
连一条死尸都没有发现,周华心里非常着急,他的泥鳅苗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之后的几天,他发现泥鳅苗一天比一天少,有一些泥鳅卵也消失了。
周华:那些帮我打工的人,我不会怀疑,因为这都是小小的卵,不可能是他们那些人给我拿走。
村民:那个白鹭很喜欢吃这个。主要养的成功养不成功,就是下面看不见的那个。
村民说的看不见的东西是指青蛙、水蛇等动物,这些动物都是泥鳅的天敌,周华觉得泥鳅苗可能是被他们吃了,他决定连夜守在池塘不远处看着,他要抓出这个背后黑手。
周华:守了一夜,看了一夜,也没发现水老鼠、青蛙、水蛇各方面,我相当想不通这个事情。
直到现在,即使是在冬天,周华仍然每晚都会像这样巡塘好几次。周华说之所以这样认真,是因为水下都是他的命根子。
记者:为什么大晚上还要看?
周华:因为表面上看不到什么东西,水下都是我的宝贝,我的命根子。
周华:那当然,我一生当中的命根子,肯定重要,下面都是黄金。
当初周华每天都像这样巡塘,可让周华匪夷所思的是,有时就隔一两个小时看一次,泥鳅苗和泥鳅卵就会不见了。
从那时起,周华每晚睡觉前都会像学生复习功课一样,花半个多小时,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认真回忆一下,这渐渐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3-19/1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