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茶园倾注了谢友忠太多太多的心血。
开春后的一场雪,冻坏了春茶,只有等这些芽儿绽开长成叶儿后,才可以摘到春茶。
这里的山地,一年中有好多天气都是云雾笼罩,最适合种茶了。在谢友忠开成梯田种茶以前,大都荒芜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要大规模开展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那么就桂林来说,新型职业农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身上有什么特点?近日,记者采访了龙胜的谢友忠和阳朔的赖玉梅两位种植大户,试图从他们身上感受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
如果不是开春后的那一场雪,气候变冷,冻坏了部分春茶,对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里市村委努丹村的谢友忠来说,这几天已经进入了他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10年前偶然一次打工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及家人今后的生活,让他从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成为马堤乡的致富能手。他为什么能找到致富的门路?坐在谢友忠家木楼上的火塘边,他跟记者聊了起来。
一次“有预谋”的打工
事情还得从2003年说起,那时谢友忠在广东潮州的一家工厂做电工。偶尔听在一起干活的朋友说附近一家茶场的老板种茶叶效益不错。谢友忠听了非常感兴趣,于是专门去茶场打工,做些采茶叶、烧火之类的活。在茶场,谢友忠发现茶场生产的好茶叶每斤可以卖到数千元,甚至更高,即便是普通的茶叶每斤也能卖到几十块钱。种茶叶用的地大部分是山上的丘陵地,茶叶耐旱,又不和水田争地,这跟老家努丹村山地丘陵多水田少的情况很相似,谢友忠心想:“回老家种茶也许能够得到钱。”
努丹村离马堤乡有20多公里,是一个传统的高山苗族寨子,村里面的人都喝油茶,种的都只是打油茶的茶树。即便是在龙胜,谢友忠也只是听人说过在和平乡有人种茶。
到了2004年,村里选举换届,谢友忠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加上已经40多岁了,他就回到村里准备开始种茶。妻子开始不是很理解,觉得从未种过茶怎么敢种?但在谢友忠的坚持下,妻子只得跟他开始上山开荒种起茶叶来。
历经波折,如今种茶年收入40万
里市村有个人在桂林的广西茶业科学研究所租房住,认识了所里的农艺师周玉秀和原所长韩志福。听说谢友忠要种茶叶,他把这两个专家介绍给了谢友忠。专家从所里给谢友忠代购了一批茶叶苗,同时指导他如何护理,怎样炒茶等。又告诉他柳州三江也是搞茶叶种植生产交易的,可以去那学习参观,学习技术和了解市场。谢友忠一边开荒种茶,一边从电视上、书刊上了解种茶的相关知识,慢慢地摸索,自己学会了扦插育苗。
谢友忠的脑子一向比较活一些,能折腾,在村里小有名气。有几户村民看到谢友忠种茶,觉得应该能得钱,也就跟着种了起来。到2006年,茶叶开始有了一点收益。然而,到了2007、2008年,市场波动大,一斤茶叶只卖到十几块钱,有人就打起了退堂鼓。谢友忠自己也进退两难,“有点撑不下去了,力不从心。”到底是种还是不种?茶科所的专家鼓励他说,市场波动是正常的,慢慢地就会好的,你要坚持先把规模慢慢做大。谢友忠硬着头皮继续开荒种茶,到了2009年,茶叶的价格果然慢慢提高了。
渐渐地,谢友忠把村里周边4个荒芜的小山头开辟为60多亩的茶园。当初跟他一起种茶后来又退出的村民,也把茶园承包给谢友忠让他代管,谢友忠一共已有百亩茶园了。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两年他种的茶叶供不应求。今年还没有到采摘季节,已经有好多商家打来电话要求全部买了。谢友忠种的茶,其中价钱最高的春茶每斤已经能卖到200多元了。这两年,他的茶平均年产量在5吨左右,均价为每斤40元,年收入都超过了40万。因为经济效益好,谢友忠在广东打工的小儿子已经回家来帮助家里种茶。随着茶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儿子也将回来。每到茶园忙碌的季节,谢友忠都要雇佣村里20多人来帮忙,每人每天的报酬从70到100元不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3-19/1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