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北大山深处云龙县团结彝族乡有一个自称“佬倵”的彝族支系在这里繁衍生息。在7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佬倵”成为了团结彝族乡的主体民族,占据了全乡人口总数的81%以上。
2002年,时任云龙县团结乡河南村支部书记的字学文,与河南村鹿子蜜社租赁了367亩山地,开始他艰辛的茶叶梦。
种茶、建茶叶初制所、建厂、生产试销“碧螺春”茶、建立合作社、扩大茶园面积……从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到成百上千户当地农家因为茶厂而受到了实惠,佬倵人追逐茶叶的梦想从未停止。
“如今我们整个茶园面积已经超过一万亩,在2013年的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佬倵’牌碧螺春茶叶还荣获云南省优质农产品奖和大理州知名商标。”如今担任云龙县团结乡鹿龙塘茶厂厂长的字学文说。
凝聚民心的民族品牌
一个民族品牌的发展并不容易。
种好茶,还要做好茶,更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茶叶的采摘、加工、筛选是生产环节的关键。
鹿龙塘茶厂是新发展产业,为做出好茶,茶厂选派技术员,到县内茶叶生产厂家及南涧、思茅等地学习茶叶加工技术。在广泛学习、博取众长的基础上,生产出独具个体品味的优质“碧螺春”,并注册了代表民族区域性显著性标志—“佬倵牌”商标。
“2011年,河南村的茶区初具规模,有了茶农260多户,鹿龙塘茶厂以茶叶加工为龙头,群众自愿加入为基础,成立了‘施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字学文说。
之后,鹿龙塘茶厂又陆续扶持了65户新茶农,新种植茶叶1800亩,企业从利润中拿出 36万元,以每亩200元茶苗补助到农户,又拿出6万元,按照鲜叶交售产值分红给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
合作社的创立带动了整个茶区从量到质的转变。如今,“施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已达107人,管护着5500亩生态茶园生产。鹿龙塘茶厂每年的生产加工量从2012年的20吨跃升到2013年的50吨,2014年的产量则达到了70吨。
12年的艰辛努力,河南茶区已经形成了绿色满园、生气盎然的生态茶园。
诚实守信的和谐企业
“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之本,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鹿龙塘茶厂在发展过程中,牢牢坚持着这一理念。以2013年和2014年为例,2013年茶厂兑付群众鲜叶收购款186万元,而2014年群众采摘鲜叶收入达240万元,增长54%。”字学文说。
不仅如此,茶厂继续每年拿出6-10万元,按比例返回给合作社员。每年拿出4万元对茶农进行差价补助,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2013年返回千元以上的茶农有11户,有107户茶农享受企业10万元的各项补助。2014年,120户群众企业补助兑现。三年来茶厂先后为群众无偿提供了100万苗茶苗进行补植和改造,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茶农对企业的信任。
如今新改造的生产区干净整洁、制度健全。从鲜叶检验、过磅到送入加工车间加工,成品流入检验、包装车间,所有生产环节都以严格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来执行,严把质量关,保持了产品良好的信誉度。“佬倵牌”碧螺春茶上市以来,未发生消费者因质量问题退货。茶厂还坚持每月产品质量定期跟踪回访销售商制度,采集消费者和销售商反馈意见,准确为产品质量提升收集信息。
“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走进河南村的茶区,到处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起伏的山峦被绿色的茶园覆盖,以往的荒草地已培育成为充满生机的生态茶园。
吃水不忘挖井人,“茶厂发展好了,致富了,我们还要为民办好事。”字学文说。
实际上,2013年,茶厂为云龙县爱心水窖建设捐款2万元,为团结彝族乡表彰优秀教师和学生捐款1万元。2014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茶厂给河南完小学生购买了5000元的学习体育用品等。在积极回馈社会的同时,企业的税收也在不断增长,从2011年的11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25万元,2014年已缴纳各项税收30万元。
“鹿龙塘茶厂虽然经历了风雨历程,经受了坎坷的创业艰辛,但是为寻求河南村及团结彝族乡依托自然生态环境致富走出了一片天地。”字学文说。
如今,团结彝族乡河南茶区扩大到了团结村,全乡生态茶园面积达到10200亩,茶叶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成为团结彝族乡继烤烟、核桃后的又一大富民产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2-26/1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