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陕西渭南:现代农业托起农民致富梦


 

  ——陕西省渭南市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纪实

  渭南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是陕西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 东大门”。这里山河锦绣,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陕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陕西粮仓”和“ 陕西棉库”之称。全市粮食产量占全省总量的1/4,棉花产量占全省的3/4,果菜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4,是我国西部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怎样才能解决好地怎么种的问题?怎样才能打破传统农业桎梏,迅速鼓起农村群众的钱袋子?怎样让高效生态安全成为渭南农业的鲜明标志?怎样尽快实现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渭南的决策者和全市农业人一直在苦苦探索、努力破题。

  近年来,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陕西东大门建设为契机,精心组织实施“三优一特”工程(优质粮食、畜产品、林产品,特色农产品),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挖掘土地潜力,全面激活农业活力,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努力实现渭南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农业梦。

  如今在秦东大地这片热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号角异常嘹亮。粮食产量连年稳定持续增长,2013年在大旱之年仍然获得较好收成。在继续占据“陕西粮仓”地位的同时,一座座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目前该市现代农业园区已发展到316个,园区总面积达到62.3万亩,产值实现85万元。一个个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正在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的各个市场元素也正在组合、发力, 现代农业、品牌农业发展风生水起,步入沃野流金的佳境,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65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63元,腰包也不断鼓了起来……渭南市的决策者和全市农业人依靠科技和勤劳智慧,真抓实干,廉洁高效,将一个个辉煌写在了渭南的农业跨越发展的坐标上。

  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  多措并举

  粮食产量连年增加  实现“十连丰”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全局,事关社会稳定。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通过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推动种子统繁统供,抓好小麦高产创建、做好病虫害防治、推广地膜玉米种植……使全市粮食总产从2008年的228 万吨增长到2012年 293.89万吨,总产稳居全省第一,2013年在大旱之年粮食依然喜获丰收,总产211.2万吨,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实现“十连丰”。这,是渭南农业发展中的又一次跨越。

  面对耕地面积刚性减少,人口刚性增加的实际情况,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成了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关键。而良种是农业现代科技的重要载体,是粮食增产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为此,渭南始终坚持在全市范围扎实推行小麦良种统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更好做好良种统供工作,该市不断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努力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充分调动农民应用良种的积极性,以小偃22、西农9871、西农889、西农979、晋麦47、晋麦54为主推品种,改变了大田小麦用种多乱杂的局面,从源头上确保小麦稳产高产。

  作为陕西省唯一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市,为将良种统供做得更好,近年来渭南市坚持不折不扣地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和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地推行了“一折通”和统一供种有机结合的补贴方式,小麦统一供种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良种化,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稳定粮食生产,高产创建也是渭南的重要抓手之一。蒲城县是陕西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省小麦主产区之一。2012年,蒲城县小麦种植95.0万亩,平均亩产326公斤,最高田块亩产达650公斤,单产较上年增产17.9%。“科学管理,一年比一年收得多!”荆姚镇宣化村高产创建示范田的负责人党新胜激动地说。这只是渭南市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集成应用粮食丰产技术的成功范例之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业发展 小麦 传统农业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