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新疆玛纳斯:田野里走出的新农民


新疆玛纳斯:田野里走出的新农民3

白青林在检修农机具

  白青林:棉田里抠出高效益

  在玛纳斯县北五岔镇黑沙窝村,今年38岁的农民白青林是村民们佩服的种田能手,包括那些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对他都伸出大拇指。

  2000年之前,白青林在县城开过餐厅、搞过装修,多年的社会磨炼,练就了他超出一般农民的经营能力。2000年秋季,白青林看到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好,棉花行情也不错,决定回到黑沙窝村种棉花。

  同样是种地,白青林的做法与众不同。

  黑沙窝村很多地块属于红壤土质,土壤黏性大,透水透气性差,春季出苗困难,也难于耕作。白青林说,当年经常出现拖拉机犁地时折断犁铧尖的事。当年秋季,白青林在全乡率先做出一个大胆举动——拉沙改土。

  黑沙窝村邻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白青林用多年做生意挣的5万元,雇人雇车,从沙包里将一车车沙子拉到自家地里,再均匀撒开,然后再翻地。拉沙改土的事白青林持续干了3年,3年后,他家责任田的土壤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棉花产量也大幅提高。看到白青林拉沙改土见了效,村上的其他农户也都开始效仿。

  2004年秋天,北五岔镇首次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新技术,试点选在了黑沙窝村。但在当时,很多农民习惯于传统耕作模式,一时难以接受这项新技术,抵触情绪较大。很多农户认为村上很多地块有盐碱,搞滴灌只会加剧盐碱化。还有很多农户觉得投入过大,担心有风险。当时,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政府每亩地补贴400元,农户自投200元,很多农户担心一旦搞不成,钱就打了水漂。但是,白青林却从这项新技术当中看到了节本增收的机遇。于是,他又在全镇首批报名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2005年,由于采用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白青林家的55亩地棉花平均亩产达到400多公斤,成为了村上数一数二的高产田。

  “要想提高收入,增加效益,必须要形成土地规模,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白青林说。此后几年,他又陆续承包了村上其他农户流转出来的170亩耕地,加上自家的55亩地,他的土地经营面积达到225亩。

  实现规模种植后,白青林平日里算的最多的就是节本增效账。

  2006年扩大种植面积后,白青林购置了一台“约翰迪尔904型”拖拉机以及其他配套农机具,犁地、整地、播种、打药、拉运棉花等全部生产环节都由自己完成。光机耕费一项每年为他就节省近2万元。此外,自家的农机具还为其他农户服务,每年的收入也在8万元以上。白青林种的地面积大了,在购买棉种、化肥、农药等时,就可以和商家平等地讨价还价,从而享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有的农资经销商甚至在春天把农资赊销给他,秋天才结账,这又可以为他一年节省近万元成本。这几年春播时,白青林都采用一穴一粒的精量播种法,每亩地比常规播种节省种子费用30多元,同时,还省去了间苗、定苗等雇工费,每亩地又节省了30元,两项合计节省了上万元成本。因为白青林是种棉大户,在秋季交售棉花时轧花厂都乐意给他出高价,每公斤比一般农户高出一角多,还免费派车上门收购,这一项又给他增加了1万元左右的收入。这几项综合算下来,白青林的亩均效益比其他普通农户高出了200多元。

  白青林说:种地要想获取高收益,“ 一要形成规模,集约经营;二要采用高新技术,节本增效;三要会管理善经营,这样才能获取最大效益。”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3年,他的225亩棉花亩均纯收入1000元,合计22万多元;加上经营农机收入8万多元,一年总收入超过了30万元。

  在白青林看来,从事农业,不是谁都能干得好的职业,按照现代农业对从业者的要求,门槛是很高的。白青林说,自己打算再承包几百亩土地,成立一个家庭农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机具 滴灌 白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