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安徽让乡亲富起来的养羊梦


 

安徽让乡亲富起来的养羊梦

  砀山是安徽省五大肉羊生产大县之一,历来就有养羊的传统。在砀山县,田卫东肯定不是第一个养羊的,却可以称得上始终在坚持的一个。现如今,他一手创办的田丰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长为宿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所辖种羊场也在2012年经农业部审核通过国部级羊标准化示范场的认定,现存栏南非系纯种波尔山羊2560余只、纯种杜泊绵羊800余只,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种羊繁育基地,年配种高达20万只,除西藏、台湾外,全国各地均有生意往来。

  为什么田丰牧业能够蓬勃发展,种羊产销两旺,市场前景一片大好?近日,记者走近田丰牧业,和田卫东一起探寻其成功的秘诀。

  “成功源自坚持,执着创造奇迹”

  从1995年至今,田卫东踏入农牧养殖行业已近20年。从最初的3只羊到如今年出栏15000只种羊,田卫东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两句话——“成功源自坚持,执着创造奇迹”。他告诉记者,这20年间,砀山县倒闭了无数个种羊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坚持到了最后。“养殖业风险大,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行情波动大。如遇到重大疫情,就可以称得上是毁灭性打击。坚持下来,不容易。”

  其实,田卫东最开始从事农牧养殖行业是从养猪开始,“养了6年猪,行情一直起起落落,没赚多少钱,就琢磨着转行了。”恰逢当时县畜牧兽医水产局致力于改良本地羊品种,大力推广南非品系波尔山羊。由于是外地引进品种,适不适合本地养殖?养殖效益怎样?谁心里都没底。田卫东说,在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养,“养不好咋办?一赔就是倾家荡产。老百姓挣钱多难啊!”

  然而,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胆量和魄力。田卫东在仔细考察、了解了波尔山羊的特性后,毅然决然地关闭猪场,多方筹集资金,大胆引进了100只纯种波尔山羊,于2000年成立了砀山县第一家规模纯种波尔山羊种羊场,成为砀山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养了这么多年的羊,一路走来,有鲜花有掌声,“2002年,我有一只羊卖到了11.5万。按照市场平均行情,每只羊也能卖到1万多元。”提起当年勇,田卫东依然非常自豪。可是,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更多的是创业的艰辛和旁人的冷嘲热讽、刻薄质疑。就在田卫东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非典”来了。非典一来,各地流通都受到了限制,羊自然也卖不出去。田卫东告诉记者,2003年间,1万多元一只的羊瞬间跌至五六百元一只。“一年就亏了四五百万。”一年的时间,田卫东从天上掉到了地下。

  “羊都没吃得了,实在没钱。”怎么办?求亲戚告朋友。“能借的不能借的,我都试了,看透了人情冷暖,领教了眉眼高低,真可谓债台高筑。卖不出去的羊总不能饿死吧?”想起当时的艰难,田卫东感慨万千。

  不过,正如田卫东所总结的那样“成功源自坚持,执着创造奇迹”。不抛弃不放弃,一路坚守的田卫东,很快就渡过难关,重振旗鼓。“07、08年就开始见效益了,一年能赚10万~20万元。”2009年,田卫东又成立了现在的田丰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注册商标“中晥田丰”。紧接着,一步一个台阶,效益连年翻番,公司迅速成长起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总结这么多年的养羊经验,田卫东引用了邓小平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田卫东看来,科技是引领产业进步的首要动力,任何一个产业,要想取得长足、长效的发展,都必须注重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养羊亦是如此。

  针对传统肉羊闭锁繁育造成的繁育速度慢、成活率低、遗传性能不稳定等弊端,2002年,田卫东找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和安徽农业大学各相关行业教授,联合开展“肉羊良种生物快繁及高效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大大提高了纯种波尔山羊的繁殖速度,解决了当地纯种波尔山羊引种难的问题,真正让产学研做到实处,走入基层。仅当年,田卫东就向乡亲们提供波尔山羊3万多只。此外,田卫东还利用此项科技成果积极开展本地羊品种改良工作,将纯种波尔山羊和本地土羊杂交。“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产肉量、抗病力和繁殖性能等各方面性征都得到显著提升。”田卫东介绍说,“目前,我们已改良本地山羊60余万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饲料 总结 鲜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