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房屋、杀年猪、买年货……春节临近,广大农民纷纷开始为过大年做着准备。但在德惠市边岗乡娄家村,陈畅一家却忙得顾不上这些,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收集、加工玉米秸秆,把这些“农业废物”变成“真金白银”。
走进陈畅家的玉米秸秆加工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堆碎玉米秆。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只见三四名农民你一铲我一铲地往传送带上投放碎玉米秆,另一侧的一台大型机器则不断地“吐出”一捆捆“秸秆砖”。
“别人家都是春秋两季最忙,我家却是一年四季不得闲。”陈畅说,早在秋收前,他就挨家挨户找货源。等到秋收一结束,他就开着秸秆还田机将地里的玉米秸秆粉碎,然后再用卡车运回自家的加工场。“自打入冬以来,我们每天天一亮就带着工人打捆、装车、送货,每天都得忙活十多个小时,到现在估计得收1000多吨了!”
“在大多数农民眼中,苞米秆没啥大用,但在我眼中却是宝贝。把它们粉碎、打捆后送到生物发电厂,能发不少电呢!”陈畅说,一捆秸秆重450公斤,能发350千瓦时电,够一个三口之家用一冬天的。
陈畅告诉记者,三年前,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落户德惠,主要利用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发电,从2012年冬天开始,他正式加入到玉米秸秆收购、加工和销售的行列中,成为一名玉米秸秆经纪人。
“当时想,反正冬天闲着也是闲着,收点秸秆还能挣点儿零花钱,没想到一冬天下来没少赚。”陈畅说,去年秋天,他又投资140万元购买了拖拉机、打捆机和秸秆还田机,并包下了德惠和农安多个乡镇的玉米秸秆,预计今冬明春能收购、加工2000多吨。
“在德惠,像陈畅这样的玉米秸秆经纪人有300多人,每年向电厂提供秸秆约30万吨。”国能德惠生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介绍说,这座以玉米秸秆燃料为主的生物质发电厂,年发电量达2.2亿千瓦时,每天能消化秸秆、稻壳、花生壳等800吨,不仅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每年还为周边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1-21/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