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莎乡索多村种草时,韩俊文和村里一些人在水渠的修建方式上产生了分歧。村里年长的老人坚持主渠横向修,支渠由高到低修,说这样水可以顺畅流下,看上去似乎也有道理。而韩俊文刚好相反,主张主渠由高到低,支渠根据地势横向修,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地块都能灌到水。争论一时没有结论,群众也拿不定主意,大家有的按照传统方式,有的按照韩俊文说的就修了起来。结果传统的方法使水流顺势而下,根本无法浸到土壤深层,经过一番折腾,只好重新处理水渠。
韩俊文的农牧技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除了人工种草,青稞、蔬菜、奶牛养殖等工作他也承担起来。青稞生虫了、农机出了问题、蔬菜长得慢等等问题,群众经常来求教。对此,韩俊文随叫随到,热心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有暂时解决不了的他牢记在心,回去翻看专业书、通过网络进行思考钻研,直到问题解决才肯罢休。
群众都说:“只要他在基地里,我们心里就踏实了。”这个话不多、人不高,却把群众的事时刻装在心里的陕北汉子成了当地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
肩担重任辟新路
掐指算来,从2005年到现在,人工种草已经实施了9年多,基地从荒滩变成了绿洲,总种植面积达24600多亩,其中紫花苜蓿种植5520亩,基地一年可产鲜草11000多吨,可同时饲养200多头奶牛,而一头奶牛每年收益至少有3万元。
想到这里,韩俊文仿佛看到了现代牧业的发展之路:如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人工种草,同时合理利用饲草资源,同步发展奶牛养殖、绒山羊养殖、绵羊短期育肥,加上产业链延伸,将会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样群众致富就有望了!
韩俊文把自己的想法向上级汇报,大家一拍即合。2008年以来,噶尔县从日喀则引进170头奶牛,采用基地集中养殖与牧户分散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成立了奶牛养殖协会,逐渐形成了“科技带头人+基地+农户”的牧业发展模式,为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与我的老家比,这里的群众生活还比较苦,我就想多为他们做点事。”谈起为何主动要求把工作调到阿里,韩俊文告诉记者,对西藏来说牧业发展十分关键,但一直没有突破,他十分喜欢这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如果能做成点事也不负自己的技术。
对人工种草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农牧民群众有着特别的牵挂,这就是他,一个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有着泥土底色的基层农牧工作者。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1-03/1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