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安徽宿州:村里兴产业 村美民更富




  为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宿州市财政安排360万元“酵母工程”专项资金,按照“财政投入建棚,农户租赁经营,租金归村集体”的思路,在18个美好乡村示范村各建设20亩蔬菜大棚,每个村一年约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费用等难题。

  记者采访中发现,由于村里有产业、集体有收入,一些有条件的村庄成立了专职保洁队伍,添置了环卫设施,建立了“定员保洁,定点收集,定时清运”的垃圾清理服务机制,做到村里的垃圾日产日清。

  宿州市还鼓励村集体加速土地流转,扩大流转规模,发挥土地集约化效应,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灵璧县虞姬乡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流转土地600亩,建成300多个蔬菜大棚,吸纳500户贫困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目前这500户贫困农户全部脱贫,近1/3的贫困户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每年收入上百万元,获得可持续增长。

    家庭农场添后劲

  在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农民何勇是有名的“家庭农场主”。走进农场,记者惊奇地发现,全部员工就是何勇一家四口,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年净收益约20万元。

  埇桥区桃东村农民王民主的家庭农场规模更大,员工除了自家老小,还有七大姑八大姨,每年家族内部都会进行一次“农场分红”。如今,这种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农场在宿州市已遍地开花。

  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出现大量空心村,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明显,谁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好乡村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对此,宿州市认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政府的科学引导下,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单位的“家庭农场”应运而生,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去年以来,为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竞争力,一些家庭农场在政府的引导下,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一起,抱团成立“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从而在农村土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农业航母”。其中,农业企业统一制定生产规划和生产标准,以优惠的价格向家庭农场提供种苗及农业生产资料,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农产品;合作社按照农业企业要求统一向家庭农场提供作业、技术、信息服务;家庭农场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向农业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农业产业联合体’的出现,盘活了农业资源,优化了生产关系,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发展。 ”宿州市农业部门有关人士说。

  日前,记者在埇桥区光明村见识了“农业航母”的运作模式。该村成立的“百亩良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经营服务企业,公司流转土地1218亩,建成了规模连片的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和果蔬加工综合车间。以该公司为龙头,6家蔬菜种植合作社和10余个蔬菜种植家庭农场联合组建了“蔬菜产业联合体”,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种植品种达30多种,可年产无公害果蔬2万吨,并统一使用无公害蔬菜商标。

  “过去合作社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现在加入一个团队,像进入了一个现代化流水线,大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比各自单打独斗提高了利润,降低了风险。 ”一家合作社负责人说。 “农业产业联合体”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也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为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宿州市出台相关文件,从财政、金融、项目、人才、教育培训、土地指标等方面加以全面扶持。据统计,宿州市组建了63个农业产业联合体,认定了1006家家庭农场,培育了48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了3154家农业企业,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41.7万亩,辐射带动农民90多万户,户均增收10%以上。这些活跃在乡村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推动美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编后:“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集体经济是农村的“蓄水池”,只有池水丰盈,农民家庭经济发展才有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才能办起来、上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蔬菜 蔬菜大棚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