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安徽宿州:村里兴产业 村美民更富


        宿州市建设美好乡村突出“兴业富民”,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拉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形成“村美民富产业强”的喜人景象。

    蔬菜大棚瓜满藤

  11月6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萧县费村村口的一片蔬菜大棚边,远远看见一拨拨扎着头巾的农民有说有笑推着自行车朝村里走去,有人还边打呼哨边喊:“下班喽,回家做饭喽。 ”

  这些村民自愿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自己成为村集体大棚产业园的“上班族”。从他们口中听不到“下地干活”这样的传统词汇,取而代之的是“上班”“下班”“加班”这类产业工人常用语。

  “俺每年不仅坐收每亩1200元地租,每月拿1700元左右的工资奖金,年底还能分红,工作稳定又能照顾家,收入比城里人一点也不差! ”村民李浩对目前的幸福生活感到很满意。

  村民在家门口找到新的致富路,村集体也同样挣得盆满钵满。近年来,这个村以村集体为投资、经营、受益的主体,用较高租金从农户手中流转350亩土地,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在村口建设50多座蔬菜温室大棚,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收入200万元。

  记者走进一座暖意融融的大棚中,只见棚里的支架上爬满了瓜藤,一根根苍翠欲滴的嫩乳瓜让人瞧着喜欢。

  “这些黄瓜没多久就可以上市了,每公斤要卖3元以上,由于销售周期长,可以卖到明年五六月,春节前后每公斤售价在10元左右。 ”村委会负责人陈明华说起村集体的“生意经”来,浑身是劲。

  “蔬菜大棚由村集体经营,收入归村集体,挣来的每一分钱都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 ”陈明华说,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采取“442”分配模式,即40%用于发展再生产,40%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民生产扶持和相关公益支出。

  有钱就能为村民办更多实事。这个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推进顺利,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

  记者看到,村里的道路硬化率达七成以上,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处处山清水秀;琉璃瓦装饰的村庄房屋、河岸的百米长廊,颇具楚风汉韵;3处农民公园、12处仿古凉亭、2处垂钓中心、一处游船码头,令人流连忘返;“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使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村民们还高兴地向记者“炫耀”他们的福利待遇:“现在俺全村人耕种所用的良种、农药、化肥等农资都不用自掏腰包,全是由村集中免费供应。村民自建蔬菜大棚,村里每棚还给3000元补贴。村集体有钱了,大家都跟着沾光啊! ”据村干部介绍,在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下,费村去年人均收入达1万元左右。

  “村美民富,村民们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陈明华说。

    特色产业帮致富

  “近年来,宿州市许多村庄把增加集体收入作为重要任务,结合农民意愿和本地特色,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路子。”宿州市美好乡村办公室负责人杨维志说。

  走进宿州市美好乡村示范村,记者欣喜地发现了一条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如??桥区的瓜果、蔬菜、符离烧鸡加工产业带,砀山和萧县的水果、蔬菜产业带,灵璧的优质小麦、棉花制种、花生、肉牛养殖产业带,泗县的水产养殖、脱毒山芋产业带。众多“产业带”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据统计,今年1至9月,全市36个示范村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以上。

  “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是宿州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和抓手。 ”宿州市政府有关人士说,土地承包到户、三提五统取消之后,村集体经济一直缺乏积累,许多村庄开展公益事业捉襟见肘,长期以来几乎完全依赖各级政府投入,导致发展缓慢,从乡村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就可见一斑。目前正火热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好后更需大量资金进行管护,那么,资金从何而来? “政府不可能无止境地投入,村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是当务之急。 ”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蔬菜 蔬菜大棚 大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