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海南琼中养蚕农民收入5年增20倍


  为什么种桑养蚕全国条件最好、又是海上丝绸之路必经路段的海南,几千年来没有大规模种桑养蚕?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栋高认为,种桑养蚕源自黄河、长江流域,人们长期以来都错以为种桑养蚕是只能在温带地区发展的产业。最近几十年,种桑养蚕一直都在寻找适合转移发展的地方,但没人想到热带地区。

  作为“东桑西移”国家工程的推动者之一,李栋高教授2002年提出“北桑南移”,他首倡在海南大规模种桑养蚕。

  2006年“东桑西移”国家工程的正式实施,促使种桑养蚕在海南生根开花。

  2006年,经时任海南省政府广州办事处副主任的林泽峰牵线搭桥,广东丝纺集团到琼中考察,和琼中县委、县政府商定,在琼中发展种桑养蚕。广东丝纺集团派出下属子公司徐闻龙兴茧丝绸公司到琼中开展种桑养蚕试点。试点成功后,2009年大规模推广。

  2008年琼中全县农民种桑养蚕收入72.1万元,2012年813.3万元。今年1至9月,农民种桑养蚕收入907.5万元,同比效益增长36%。预计全年农民种桑养蚕收入将首次突破1000万元,达1500多万元,实现爆发性增长。

  刘志峰说:“农民种桑养蚕收入从2008年72.1万元,到今年的1500多万元,5年增长近20倍。全省没有任何一个农业产业出现过如此飞速增长的奇迹。”

  探索 三级技术服务网络推进种桑养蚕

  琼中怎么想到发展桑蚕业呢?琼中的实际情况是有资源但没有资源优势,至今仍然是国定贫困县。

  琼中农业传统主导产业是水稻,只够农民吃,不赚钱。橡胶、槟榔等农业新主导产业,近几年价格一路下滑,赚钱难。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王哲斌说:“要让农民手里仅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寻找农业新兴主导产业。”

  当广东丝纺集团原董事长蔡高声带队来琼中考察、商谈合作时,与琼中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一拍两合。蔡高声对记者说:“我2006年就派出下属子公司,到琼中开展种桑养蚕试点。”

  种桑养蚕对琼中来说是史无前例的新生事物。琼中县委、县政府大胆地选择种桑养蚕作为新兴主导产业,探索采用“琼中模式”,大刀阔斧地推进种桑养蚕。“琼中模式”主要是“政府十企业十农户”,政府只管制定市场法则和提供服务,种桑养蚕的经营主动权交给企业、还给农民。

  其间有人提出疑问:“蚕茧不像花生,农民可以自己吃。如果没人收购,要是农民把卖不掉的蚕茧堆到县政府怎么办?”

  如果没有销售市场,种桑养蚕必然胎死腹中。蚕茧、蚕丝绸的市场在国内,产品终极市场在国际,琼中地方政府和农民都开拓不了市场。于是,琼中县委、县政府选择了与已经占有市场的国内龙头企业—广东丝纺集团合作。

  蔡高声说,广东丝纺集团2007年重组广西丝绸、湖南丝绸,组建海南丝绸集团,是我国丝绸行业唯一集贸工农于一体的区域性大型企业集团。年进出口规模和销售额连续12年位居全国纺织行业首位,连续10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王哲斌说:“广东丝纺集团控股的海南中丝公司负责收购琼中农民的蚕茧,与农民签订最低保护价。确保农民卖蚕茧不难,真金白银落到口袋里。”

  同时,琼中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种桑养蚕技术服务网络,组建专家、技术骨干队伍共150人,给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通过小额信贷贴息政策解决农民种桑养蚕资金难题,累计通过小额贷款解决资金1953.4万元。农民新种植1亩桑树并投产养蚕,补助500元;建标准蚕房,每户补助1000元,年养蚕5张和10张以上的,分别给予每户一次性奖励300元和500元。刘志峰说:“自2007年以来,琼中扶持种桑养蚕累计投入1.1亿元。”

  优势 全年滚动养蚕春茧秋茧可错时上市

  “海南是全国种桑养蚕的一片净土,是全国条件最好的地区。海南自然气候优势最终形成了种桑养蚕核心竞争力优势,是上天赐予的。”海南省丝绸集团控股股东之一、中国同源公司董事长郑桂泉说。

  海南中部山区种桑养蚕条件得天独厚。中部山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大量平缓的坡地和低产水田均可改为桑田。中部山区6市县内有15家农场,拥有三四百万亩土地,可用于种桑养蚕的土地颇多。雨水充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空气质量好,桑树全年都可生长。全年可以不间断滚动养蚕,半月养一造,一年养24造。每亩桑田产茧量和养蚕收入是江浙地区的3至4倍,比广东、广西高出约1/3。春茧早上市3个月,秋茧晚收2个月,既可以调节市场,又能得到较高利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蚕茧 蚕丝 热带 槟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