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藏全区共扶持和培育了24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77家地市级龙头企业。自治区级龙头企业产值达19.2亿元,辐射农牧民3万多户。
“合作社就像是个保姆,让我这个只会养鸡不懂市场的人赚了大钱。合作社统一收购,可以保证我们养1只鸡有13元的利润,是传统养殖的3倍至4倍。鸡苗每只 18元,政府还补贴一半的费用。”在乃东县结巴乡格桑村,索朗达杰养了4000只藏鸡,每个藏鸡蛋能卖3元,每只藏鸡能卖80元。
乃东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当地群众历来就有养殖禽类的习惯,但普遍存在养殖规模不大、市场销售价格较低的问题。这种情况近年有了明显改观。贡桑 禽类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益西卓嘎最初只养了200只肉鸡,如今发展到124万只的规模,建起了两个养殖基地。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合作 社带动120户社员致富,社员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在合作社模式的带动下,如今山南禽类养殖规模已达235万 只,占西藏禽类供应的八成。
西藏是全国5大牧区之一,各类牲畜年末存栏达2056万头,提供着丰富的肉、蛋、奶等畜产品。“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全区着力建设优势特色生产基地,累计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220家,入社农牧民6万多户,一村一品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5%以上。
高原吃菜不再难
“没想到‘世界屋脊’的蔬菜品种竟然与内地一样丰富,要啥有啥。”上世纪90年代曾来过西藏的外地游客段先生,这次面对一桌丰盛的菜肴不由感叹。多年前, 西藏曾经菜比肉贵,尤其在冬季,餐桌很难见到“绿意”。而如今,“吃菜难”已经淡出西藏人的记忆。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顿吉说,全区种植的蔬菜有20多个 科、110多种,旺季蔬菜自给率达85%,并且还有不少蔬菜销往内地。
白朗县是西藏最大的高原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有“西藏蔬菜看白朗”之说。走进白朗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座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映入眼 帘,51岁的技术员张际明告诉记者,温室一次育苗可达30万株,分为观光休闲区、育苗区、生产展示区。园区总占地248亩,建有钢架混凝土温室186栋、 能储存600吨蔬菜的大型保鲜库、占地1100平方米的蔬菜科研检测展销培训中心,融生态景观型、采摘体验参与型、新品种展示型等农业形态于一体。
目前,蔬菜已成为白朗县农牧业产业中的第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县蔬菜产业形成了2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70多个蔬菜瓜果品种。截至2012年底,全县已认 证无公害蔬菜产品15个,大棚总数达到5367座,蔬菜产量5256万斤,蔬菜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两成。
近几年,高效日光温室工程技术、设施多层薄膜覆盖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先后在西藏各地推广应用,对当地蔬菜生产和保 证产品绿色有机起到重要作用。仅以山南地区为例,今年蔬菜总产量预计达7.5万吨,较2010年增长142.7%。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西藏正在大力发展城郊优质蔬菜产业带建设。全区今年将发展1万亩城郊设施蔬菜,年蔬菜产量将达到80万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0-18/1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