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金色田野药香浓――甘肃正宁县培育中药材产业促民致富纪实


 

  近日,走进正宁县宫河镇,仿佛置身于药材的世界,房前屋后、地埂、渠边、路旁几乎都栽植着药材,放眼望去,碧绿的大黄、生地漫山遍野,茁壮的丹参、柴胡连片成带,空气中不时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药香。

  正宁农民素有种植中药材的良好传统,近年来,随着全国中药材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县上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优化服务、典型带动等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全县共种植大黄、丹参、生地、香紫等中药材5.18万亩万亩,种药农户达到1.3万户,已发展中药材种植协会2个,经纪人210名,并与北京希力、西峰、平凉等医药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走访这几年靠种药富起来的宫河镇雷村,笔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晾晒着生地、大黄,田野里处处可见农民在药田锄草、施肥的身影。目前全镇已建成10个千亩示范村,涌现出了10亩以上种植大户1130户,基本实现了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营销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目标。今年,该镇共种植药材2万亩,总产可达2.1万吨,产值8000多万元。

  近几年,宫河镇5年间全村药材种植面积就达到3000多亩,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120户,块块药地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正在给大黄锄草的村民王清邦高兴地说:“你别小看这7亩药材,一年能收入3万元哩,靠种药,我住上了两层的小康住宅,买了家用车,还供了两个大学生”。随行的镇干部王双宁告诉笔者,规模上去了,销售渠道也广了,过去是农民秋后才找贩子,现在是贩子天天上门找客户,月月都装车。仅3月份,王录一个村就运出了10大车大黄,一次性给全村带来350多万元的收入。

  正宁县虽然有着悠久的药材生产历史,但过去大都是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为确保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县上建立了中药材产业营销协会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起了药材批发市场,成立了经销公司,建立了药材销售网,同时,加强了对药材生产规范化管理,在种子、土壤、灌溉、施肥等方面推行绿色无公害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推广了中药材高效栽培模式、GAP栽培模式、订单模式,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作步入良性循环之路。

  靠着过硬的质量,正宁药农的经济收入成倍增长。药材品种也由过去单一的大黄拓展到生地、黄芪、党参、甘草、黄芩等8个品种。笔者在东山头村了解到,全村药材面积连续3年保持了10%的递增速度,3年累计外销量已突破6000万公斤,药材收入占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农民家家户户种药材,靠种药,农民盖起了大瓦房、骑上了摩托车,电话的普及率达到了95%,70%的农民买了手机,许多人还买回了农用车,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黄 营销 品种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