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石蛙变态期,就是指蝌蚪变成幼蛙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是幼蛙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刚变态的小蛙不能及时登陆上岸就会摔回蛙池受伤或造成呛水死亡。
鲍强明:这个是变态期的蝌蚪,看到没有,这个后面长腿了。
记者:这是前腿?
鲍强明:先长的是后腿,后腿长了以后再长前腿。蝌蚪长脚了以后一定要上岸,两栖动物,它上不去也要上,上不去也要上,那么在那等个把小时以后这个蛙就呛水了,这个小石蛙就成活不了。
石蛙变态期成活率不高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众多养殖户的一大难题。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副教授 舒妙安:就是蝌蚪变态小蛙的,变成幼蛙的成功率不太高,一般的话三四十、四五十。
浙江省建德市西湾坑村 石蛙养殖户 程永平:大家都是这样子认为,我养了这么几年,还是感觉变态这块最难。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石蛙养殖户 管永胜:变态比较难,就变态这个时候损失比较大一点。刚开始变态率达到40%、50%。
鲍强明:这个小池蛙的变态,确确实实是阻挠我们石蛙养殖方面的一大难题,小规模可以,大规模这个问题不解决,确实发展不了。
很多养殖户都失败在石蛙变态期这关键一环上,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养殖石蛙的路就很难走远。然而,这一公认的技术难题,鲍强明却用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办法,将石蛙变态期的成活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四五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左右。而鲍强明居然是从自家的炒菜锅上找到这个办法的。
鲍强明的妻子 鲍李芬:没想到他会用上这个锅,会想到这个锅。
为了解决石蛙变态期大量死亡的问题,鲍强明经常在养殖场一待就是一整天,后来,就干脆住到了养殖场。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石蛙养殖户 管永胜:他对这个蛙真的痴迷到那个出神入化了已经。
鲍强明的妻子 鲍李芬: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都在想,脑子想的我们叫他他都听不见,我说你的耳朵哪儿去了,都听不见。
2007年5月的一天,在蛙场呆了三个多月的鲍强明,正准备给石蛙喂食,看到妻子来到了蛙场。
鲍强明的妻子 鲍李芬:我讲你再忙也要回家一趟吧,这么长时间还没回过家。
那天,已经三个多月没回家的鲍强明回到家,带着对家人的歉意,他去厨房给妻子帮忙,可这时,正在炒菜的妻子突然发现,鲍强明的神情有点不太对。他居然直勾勾地盯着那口炒菜锅。
鲍强明的妻子 鲍李芬:他看到我在炒菜,咦,好像他很惊讶的样子。
鲍强明:咦,这个锅不错。
鲍强明的妻子 鲍李芬:这个锅这么多年了,你还不知道这个锅。
鲍强明:有点激动,好像这个难题在这个锅上面就解决了一样子。
第二天,鲍强明来到蛙场,立刻把蝌蚪变态池改建成了像这样的炒菜锅的形状。鲍强明将石蛙变态池改成这样的锅形,是因为锅形池的坡度较缓,刚变态的小蛙很容易就能爬到岸上。
鲍强明:锅底形的话只有30公分的坡度,比较平,四周上岸方便,在中间还可以排污。
鲍强明靠设计的锅底形蛙池,解决了石蛙变态期成活率低的难题,他还摸索出了一套养殖石蛙的方法,将石蛙的成活率提高到了90%左右。没学过一天水产的鲍强明用这样一个土办法解决了一个公认难题。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副教授 舒妙安:这个锅底型的就在八九十的,高得达到95%,甚至还要更高,在养蛙上面的一个很大的创新或者贡献。
这件事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纷纷进行报道,鲍强明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养殖的石蛙销售到当地以及全国一些城市,2010年,鲍强明石蛙的销售额达到了九百多万元。
鲍强明养殖石蛙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并且和很多酒店都建立了供货关系,可是有一天,鲍强明突然和几个酒店闹翻了脸。记者调查发现,就是这件事之后,鲍强明在2012年的石蛙销售额将近两千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7-16/1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