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丹丹)梅雨季节,空气中充溢着清新的乡野气息。趁着暴雨间隙,汤沟镇冠军村葡萄种植大户汪大圣提着篮子匆匆跑进葡萄园,回来时,篮子里已盛满了晶莹剔透的葡萄,“个头大的叫滕稔,颜色发黑的是夏黑。”汪大圣告诉记者,从现在开始至10月份,将一直有不同品种的葡萄上市。 7月5日上午,记者一行从汤沟镇政府附近上江堤,驱车前行4公里左右,就到了冠军村接连成片的葡萄园。站在江堤上望去,200多亩的白色塑料大棚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一直向远处延伸。
汪大圣是冠军村葡萄种植的带头人。1989年,22岁的汪大圣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刚开始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种植的“小打小闹”,到后来通过土地流转租用村民土地的大胆尝试,汪大圣的大圣葡萄园规模已经达到60亩,年产葡萄约15万斤,家庭年收入30余万元。
致富带头人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主任陈绍喜介绍,在汪大圣的带动下,冠军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葡萄,“汪大圣向农户提供葡萄种苗、种植技术等,带着大家一同创业致富。”据介绍,该村56户农民组成大圣葡萄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200余亩,冠军村葡萄种植逐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之路。每年5月份是种植葡萄最忙的时候,仅汪大圣一家的葡萄园,每天就要请十几名工人为葡萄梳果。
汤沟的葡萄从来不愁销路。为保证葡萄的个头和甜度,汪大圣指导村民每个枝条上只留一串葡萄,其余的全部剪掉。好品质为汤沟葡萄赢得了好口碑,每年葡萄一上市,就有大量批发商慕名而来,将整车葡萄运往沈巷、无为、江南主城区。“这里的葡萄又大又甜,店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进货。”采访当天,在汤沟镇上开水果店的徐大姐冒雨前来,将几大箱葡萄搬上了小货车。
在汪大圣的房间里,整整齐齐摆放着大量葡萄种植专业书籍。“我家的葡萄园和实验室有41个葡萄品种,包括欧美杂交品种、欧亚种、国产品种等,市场上的青提、红提、美人指、夏黑等在这里都能找到。”这位葡萄种植专家告诉记者,自己培育出的种苗不仅提供给本村种植户,还远销二坝、沈巷、三山等地,总计带动种植户500余家。
小小葡萄,让汪大圣和村民们的致富梦想分外甜美。采访中,汪大圣告诉记者,发展葡萄采摘农家乐是合作社下一步的规划,“跨江发展给合作社带来了好机会。希望政府能打破江南主城区到汤沟镇的交通瓶颈,让更多的芜湖人都来尝一尝汤沟的葡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7-09/2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