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致富经:没钱却做成大生意


  记者:降低多少?

  饲养户 张学峰:降40%没问题。

  棉籽蛋白可以大幅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当时在市场上属于稀缺资源。黄勤生认为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创业项目。带着强烈的愿望黄勤生和张新远一同找到了这项技术的持有人王毓蓬。

  王毓蓬:这就是棉籽蛋白产品。

  黄勤生:这就是原来的高温棉粕。

  王毓蓬:原来的工艺主要是为了提油,棉粕只是他的一个副产品,咱们这个工艺主要是生产棉籽蛋白,棉籽油的收入是第二位的。从蛋白上讲,增加1200块钱。

  每吨就能多收入1200元,这是个太有诱惑力的项目了,黄勤生决定立即付诸行动,而他当然不忘兑现自己的承诺,黄勤生给了张新远10万元作为对他的报答。

  张新远:没有想到,举手之劳的事情,黄总真的给我拿了十万块钱。

  黄勤生花10万元买了张新远的一个点子,而且聘张新远当了公司的副总,成就了一段商业佳话。然而,项目选好了,建厂、买设备又需要一大笔投资,这钱从哪来呢?记者调查发现,黄勤生牛就牛在这里,他居然用客户的钱,很快就赚到了两千多万元。

  这是黄勤生在鼓励员工为企业创新做贡献,他不惜重金作为奖励。2005年初,就在黄勤生刚刚创办企业的时候,他也在这里开了一次动员会,结果半个月时间就凑了三千多万元启动资金,十几位员工从此成了他公司的股东。

  张冬玲:这个项目前景比较好。看准了黄总这个带头人,有100万的、70多万的,也有200来万的,我是拿了150万。

  由于项目的巨大潜力,大家很快就凑齐了三千多万元,工厂如期竣工。

  2005年9月棉花成熟季节,黄勤生开始收购棉籽加工棉籽蛋白,然而因为流动资金太少只生产了一个月就停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怎么办呢?

  当时黄勤生正好发现了一个商机,加工棉籽蛋白时要从棉籽上剥下来一些棉短绒,这种棉短绒当时正是很多棉纺企业急需的原料。

  黄勤生:棉短绒就是外面的那一层绒,那个阶段短绒是一种紧缺的产品,一定要抓住这个商机,借用下游客户的钱来解决自己的事情。

  黄勤生决定借用下游客户的钱。有一天一家上市公司要到高青县采购一批棉短绒,他觉得机会来了。

  他叫张新建,当时是那家上市公司里的采购部经理。2005年12月份,他来到黄勤生的企业打算采购一批棉短绒。他一走进黄勤生的企业,就被一个个细节所吸引,厂区里工人们只要两人以上就排队走路,所有玻璃都一尘不染。什么样的人才能把企业管理成这样呢?

  张新建:小到一块玻璃干净不干净,这体现到严谨上,一下就比较打动我,打包成形,这是最后一道工序,我觉得一个企业从始至终,严格管理的话才会出现这么好的产品,所以我从这一点上看这个企业,我感觉非常的正规。

致富经:没钱却做成大生意(图:4)

  黄勤生:我们的玻璃看起来就像没有玻璃一样,比一些大酒店的玻璃都干净,不光玻璃,你看看这个玻璃缝里。

  记者 林玉红:这缝隙里都擦得这么干净。

  黄勤生:我们给我们的队伍和员工养成一种什么习惯,任何事情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包括擦玻璃这样的小事。

  一个一个细节让张新建对黄勤生非常佩服,黄勤生见机行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若张新建的公司能先打500万到他的账上,他愿每吨降价100元。

  十天以后,黄勤生如愿以偿,一笔500万的现金真的打到了他的账上。

  张新建:500万不算一个小数了。我们当时企业正好在研发新产品,当时一种出口产品,对原料的要求非常高,当时看到黄总短绒这个质量,比较了很多家,这个质量完全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有了这关键的500万,黄勤生开足马力,棉籽加工成棉籽蛋白和棉籽油,副产品棉短绒也能卖出好价钱。2006年黄勤生足足赚了八百多万元。

  有了这八百万元的基础,黄勤生又导演了几部好戏。2008年因为经济危机,棉籽收购价格从9月份每斤1.5元一直跌到了11月份的每斤0.72元。正当很多加工企业都在翘首观望时,黄勤生却悄悄开始大量采购原料。

  黄勤生:棉籽是我们公司唯一的原料,谁掌控了原料谁就占有主动权。2008年底我们判断到价格到了低位,虽然带着一部分赌的成分,做任何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60%的胜算你有可以去做,如果有90%的把握你就可以大胆去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棉籽油 连续 处理 主导产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