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清流县林畲乡石下村的巫炳林与“鱼水”结缘的致富,就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26年前,村里分田时,巫炳林通过抓阄,“不幸”分得一块1.4亩的大家公认的烂泥田。乡亲们曾经种好这块田,不管如何努力,田里的庄稼总是收成不好,因为这是一口冷泉水的泉眼,水温一年四季都在20摄氏度左右,根本不适合水稻的生长。
然而,就是从那时起,巫炳林与这口冷泉水就较上了劲。第一年种植水稻,还保不了本钱。怎么办?“既然是水,那一定适合养鱼。”巫炳林这么想。第二年,他一把锄、一把镐地把这块田改造成鱼塘,开始养鱼。然而,由于没有经验,鱼塘里下肥料过多,发生虫变,结果还没到端午节,鱼苗就死光了,还赔上了几百元本钱。
好友们都劝他放弃吧,别再瞎折腾。可是巫炳林冷静地分析原因,觉得主要是由于自己的养殖技术不过关。他开始四处寻访养鱼的农民师傅,向他们学习养鱼技术。那年春节一过,他一反常人的思维,反倒用自己分得的1亩洋面田,和村民换取了鱼塘边上的3亩烂泥田,扩大了鱼塘的面积。
这一次,巫炳林根据鱼塘里泥土过多的情况,采取养鱼套种莲藕的方法,搞起了养殖与种植一体化。到了年末,养鱼虽只收回本钱,但种莲藕反倒赚钱了。巫炳林心里有底了,他心想这辈子如果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侍弄鱼塘,一定要让鱼塘给自己带来财富。他把自己所有的洋面田,置换成周边烂泥田,鱼塘面积扩大到10亩。
从此,巫炳林在养鱼路上越走越远。1989年,他发明了“海陆空”式的立体养殖法。他用木头锯成板,在鱼塘上搭起一层半的小木房,从鱼塘往上数,第一层种葡萄和养猪,猪栏上的小半层则用来养兔子和鸽子。
就这样,靠着勤劳,靠着坚持,巫炳林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了远近村民的致富偶像。巫炳林明白,当时他养鱼还没有赚到钱,收益主要来自养猪、养兔、养鸽子。于是,他一面扩大鱼塘,一面继续立体养殖。经过15年打拼,他的鱼塘扩大到50亩,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这时,巫炳林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养殖。他花了3年时间,在鱼塘周边,建起一个农家休闲山庄。2007年7月,他的龙泉鱼庄正式对外开放,许多人慕名来游玩消费。
清流县委、县政府也把龙泉鱼庄作为一个重要旅游休闲项目,从资金、技术,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巫炳林趁热打铁,把触角伸向餐饮业,在清流、明溪等地开起多家以龙泉鱼庄冷泉鲜鱼为主打菜的饭店。
目前,巫炳林已经登记注册清流龙泉农林牧渔开发有限公司,申请了“林畲冷泉”的注册商标,公司员工达到50多人。许多石下村村民在他带动下走上渔业养殖的道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1-04/2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