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黑龙江林甸:小土豆成农民致富“金蛋蛋”


  以前,在人们眼里马铃薯是最不稀罕、最不值钱的东西。可这几年,林甸县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县里由科技局牵头,引进和推广马铃薯种植新技术,推动全县马铃薯产业不断壮大,昔日养家糊口的小土豆,也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引进新薯种增产近一倍

  以前,农民用老方法种马铃薯,把马铃薯从地里挖出来,用刀割成块就往地里种,亩产1吨就不错了,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更谈不上种薯致富,只能勉强混个温饱。

  为了把这项传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自2008年起,林甸县便启动了马铃薯示范基地建设良种引进工程,先后从海伦、讷河等地引进了“克新13”、“克新18”和“202”三种高产脱毒种薯,在100亩实验基地进行培育,当年便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二代150吨。转年春天,四合乡东胜村、宏伟乡吉祥村和三合乡庆丰村三村的千亩土地就种上了新薯种,并获得了大丰收,亩产达到1.8-2吨,较全县普通马铃薯1吨左右的亩产量翻了近一番,产值也达到了288万元。

  随着试验田的大丰收,林甸县马铃薯新薯种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种植马铃薯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从原本的千亩出头到现在的30万亩,从几户农民种植到整屯整村都参与种植,种土豆成了林甸农民眼中最来钱的农作物。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价格的持续走高,小土豆逐渐变成了值钱的“金蛋蛋”,花花绿绿的钞票撑鼓了农民的腰包。特别是近年来风调雨顺,天气环境适宜马铃薯生长,加上高产新薯种的推广应用,使马铃薯产量连年递增。

  马铃薯丰收了,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马铃薯种植行业中来。林甸县的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示范项目占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林甸县种植新马铃薯薯种的农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

  应用新技术产量创新高有了好的马铃薯薯种,但没有好的农业技术支撑一样不能高产。林甸县科技局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科研人员经过几年努力,收集了大量马铃薯栽培技术资料和马铃薯病害防治资料。他们将其印制成马铃薯栽培技术手册和马铃薯中期管理技术手册,又把影像资料刻成光盘,挨家挨户发放到农户手中,并亲自下地指导种植。“为了指导我们种马铃薯,科技人员一早就来到村里,屋也不进,水也不喝,一待就是一小天儿。”提起科技人员的付出,农民们激动不已。

  几年来,县科技部门累计发放各类马铃薯种植技术书籍万余本,光盘3500余张,同时,技术员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使林甸农民种植马铃薯、防病防虫的技术直追技术员,都成了小专家。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播种、收获速度,林甸县科技局引进了马铃薯播种机和马铃薯收获机,一天一台机器就可以播种40亩马铃薯,比传统人工快了不止一点点。

  同时,林甸县还积极促成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通过开展科研项目,与八一农垦大学、省农科院大庆分院、省科学院大庆分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但在马铃薯栽培方面相互合作,还在其他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此外,这个县还与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引进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种好马铃薯,施肥上也有讲究,林甸县科技局工作人员将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成分分析,根据化验结果出具施肥建议卡进行施肥,不仅节约了施肥成本,更使结出的马铃薯块头更大,形状更好。四合乡的高忠民更是以亩产4700斤成了名副其实的马铃薯大王。

  采用新科技,土豆产量冒了高。事实胜于雄辩,这下,农民们可都认可了,薯农中掀起了应用新科技热,他们争抢着把科技人员领到自己家里学技术、学经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效益。

  开展深加工再捞一桶金

  林甸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嵩天薯业在生产淀粉时,曾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在加工制作淀粉时,需要将马铃薯皮去掉,但马铃薯皮中含有大量马铃薯蛋白,如果不采取措施将马铃薯蛋白提取出来,不但会增加企业的排污治理费用,更浪费了极具经济价值的马铃薯蛋白。

  林甸县科技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农业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攻关”。经过努力,终于研究出了提取马铃薯蛋白的生产工艺:以马铃薯汁水为原料,经过消沫、除气、预热、调PH值、高温、脱水、干燥等流程制得马铃薯蛋白。难题攻克后,嵩天薯业又投资5800万元,增设了年产8000吨的马铃薯蛋白提取生产线,产值可达688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施肥 种马 淀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