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新春走基层”百姓致富靠科技


  “滑子菇500斤,每斤4.2元共2100元,谢谢侯老板照顾”,2月3日是15时许,在平泉县卧龙镇小庙村食用菌种植园区,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业务经理谢长海同菌农侯宝苍完成交易后,拉住他的手连声道谢。

  “目前,整个华北地区只有我一家生产鲜滑子菇”, 侯宝苍自豪地介绍,备受北京市民欢迎的新鲜滑子菇在冬季产量很少,虽然价格从秋季每斤1.7元涨到如今每斤4.2元,还是供不应求,批发商要排队来他的园区提货。

  “多亏用了先进温控技术”, 侯宝苍一语道出成功秘诀,“咱百姓致富还得靠科技”。种植食用菌关键在温度,平泉气候冬冷夏热,每年仅能收获秋天一季。随着该县食用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秋季往往供大于求,食用菌卖不上价。如何让食用菌四季可收?爱钻研的侯宝苍同食用菌合作社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试验3年,终于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温控技术。

  “去年冬天,他花200多万建这个温控大棚时,大伙儿都认为他傻了”,前来拜年、参观的村民侯志远回忆说。走进温控大棚,一股暖意和湿气铺面而来,温度和湿度都是恒定的。大棚内分12个房间,已有4个大棚开始出菇,日产滑子菇500余斤。“其余8个棚再有3天就可以出菇了,届时可日产1500斤以上”,在8号屋,侯宝苍指着刚冒头在、光滑嫩黄的滑子菇介绍。“我投入200多万,但变一季收为四季收,今年能赚350万,是去年5倍”,身兼热河源食用菌合作社社长的侯宝苍并没有对侯志远藏私,而是详细给他算了笔账,鼓励他发展错季菇。

  “镇里设有科技创新基金,对百亩以上食用菌园区每亩补贴4000元”,同行的卧龙镇镇长蒋宝维介绍说,随着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该县已将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瞄准科技创新。预计2011年,仅该镇就可发展温控大棚2000亩,带动相关农民增收2亿多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大棚 冷夏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