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红枣产业引领陕西吴堡县农民走上致富路


  红枣是陕西吴堡县农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吴堡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红枣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战略来抓,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科学引导,示范带动”的要求,先后实施了红枣基地建设扶贫开发“三园一田”工程、人均百株红枣树工程和以红枣为主要栽种树种的退耕还林工程等红枣提质增效工程,红枣面积、产量、效益快速增长,使吴堡红枣在陕北黄河沿岸乃至全国红枣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沿黄河的四镇枣林密布,形成了长40公里、宽5公里的红枣经济林带。

  截至目前,全县枣园面积达16.4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1万亩),年产枣4万吨,产值8000万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1400元,占总收入的50%。其中,宋家川镇康家塔、下山畔、樊家畔等红枣生产大村红枣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

  吴堡县红枣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以红枣为主的果业生产是吴堡县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良好的红枣发展自然条件和价格优势使全县红枣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营销门路逐年增多,烘干加工开局良好。深加工已经起步,红枣产业化生产初具雏形。红枣收入成为吴堡县农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是应该认识到,红枣发展的长远之路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红枣果品品质,这是吴堡县红枣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前提。吴堡县红枣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布局、种植技术、投资水平、思想认识等多种因素制约,吴堡县红枣生产整体品质还比较低劣,进入市场的数量十分有限。总体上仍然处在点状突破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面状发展的态势,发展红枣生产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枣农思想认识不到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少枣农还是用传统的经营方式管理枣园,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创新意识;

  二是品种混杂,新品种更新速度缓慢,老品种退化严重,不稳产、易裂果、上市竞争能力差;

  三是枣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红枣成熟季节,阴雨连绵,红枣遇雨裂果霉烂给枣农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枣农生产的积极性,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红枣采收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红枣加工产品深度开发滞后,优质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薄弱,影响了红枣深加工向纵深发展;

  五是红枣的贮存技术和保鲜技术差,没有真正做到用优质红枣的国内消费带动红枣产业发展;六是经营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红枣产业,用新的理念促进红枣产业发展。

  因此,吴堡县红枣产业化生产,应该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为契机,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以解决红枣生产环境及提高红枣质量品质两大“瓶颈”为突破,以提升红枣生产科技含量和果品质量实现中国红枣优势产区、优势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宏观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依资托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用科技引领红枣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走具有地方特色的红枣产业化路子,努力打造吴堡县红枣品牌。

  一是加快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重点抓好优质苗木和采穗圃建设,以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为契机,大力培育优质红枣苗木;加大采穗圃建设力度,力争1―2年内建设2个高标准采穗圃,切实解决优质穗条短缺问题。

  二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适合吴堡县生长的木枣、新疆大枣、赞皇大枣、雪枣、冬枣等优良品种,有计划地采取高接换头、更新改造等方法,逐步淘汰市场需求少、品质差、效益低的红枣品种。瞄准国内外市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注重选优提纯,改善内在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合理配置早、中、晚熟品种,协调发展干、鲜和加工品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吴堡县红枣产业向现代林果业方向发展。

  三是加大红枣生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升经营水平。按照红枣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劳动者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把提升红枣管理技术普及与现代红枣新技术推广应用、点上示范和面上覆盖相结合,实施从生产到加工到贮运全过程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不断提高红枣质量品质,以质量赢取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红枣 产业化 品种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