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建宁:黄花梨之乡生态种植获增收


 

  建宁全县梨树面积11万亩,有90%以上的农户种植黄花梨。但数据显示,2006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92.7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06%。作为闽江正源头的建宁县,近年来将果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为水土保持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方式,取得初步成效。最近,县里正认真学习长汀经验,对水土治理工作自加压力,再上新台阶。

  锄草变种草 保水又增肥

  2月7日,行走在建宁农村,别处果山还是一片土黄色时,溪口镇绿源果业基地却是绿油油的一片。

  “这是我种的黑麦草,既为果树保持水分,又能作为绿肥。”果业基地老总付兴安介绍说,这些青草,都是特意种的,每年秋季泥土深翻后播种,第二年五六月份压青,当作肥料用。

  从2003年开始,建宁县水土办就在绿源果业设立示范点,进行果园种草治理水土流失的尝试,近十年试验了六七个品种。

  “果园种草,对草的品种要求很高,一是根系不能太发达,否则容易和果树争肥;二是不能太高,否则影响劳作;三是作为绿肥,还要肥力足。”付兴安说,他和水土办经过多年试验,终于找到了黑麦草这个好品种。

  据介绍,果园种了黑麦草后,雨季雨水不会把表层泥土冲走,干旱时可以防止水分蒸发,一举两得。此外,在保水的同时还增肥,每亩黑麦草种植成本只要20元,深翻当绿肥后,省下的肥料钱却有上百元。

  “建宁果农的耕作观念正在悄悄改变。”县水土办主任饶建群介绍说,以前讲究精耕细作,把果园里的草锄得干干净净,但随之而来的是水土流失。现在果农不仅把草留住,有条件的还在果园里种植绿肥。

  此外,建宁县还大力推广果园“果-草-牧-沼-菌”的水土保持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发展立体农业。目前,建宁县有100多户种果大户采取种草保水增肥,采取留草保持水土的果园面积达到5.2万亩。

  套种黄花菜 保土又增收

  与付兴安种草保水增肥有所不同,溪口镇高圳村果农陈文栋是在果园的梯壁上套种黄花菜,不仅保持水土,还能增加收入。

  陈文栋有果山300多亩,与绿源果业的缓坡地迥异,他的果山坡度超过25度,在2008年以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我们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水土流失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地表土壤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流失。”饶建群说。

  也正是那时候,陈文栋才注意到果山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锄草刨一层,雨水冲一层,原来3米宽的平台,现在只有2.5米。”陈文栋说,随着果树长大,如果根系没有足够的土壤吸收营养,减产是板上钉钉的事。

  对此,县水土办建议陈文栋在果园的梯壁上套种黄花菜。黄花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不仅能保土,还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每年采完黄花梨,就开始采收黄花菜。一亩黄花菜收入有600至800元。”陈文栋说,没想到果园套种黄花菜还一举两得呢。

  在一处坡度超过30度的梯壁上,记者看到,尽管近段时间雨水不断,但丝毫看不到水土流失的现象。如今,陈文栋套种黄花菜的果山已经有150亩。

  和2007年相比,去年陈文栋的果山亩产提高了300公斤,优质果率也从55.6%提高到80%。“这都是水土治理的功劳!”陈文栋说。

  “我们将结合学习长汀经验,在全县进行推广果山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饶建群表示,今年还有一片水土治理示范片将套种黄花菜,今后将以点带面,逐步扩大面积。

  建好路沟渠 果园变景区

  近年来,建宁县利用地处千里闽江正源头的优势,着力发展生态旅游,11万亩黄花梨便成为一张独特的旅游名片。

  从县城出发,不到10分钟,就到达枫元桃梨观赏园。这里是建宁县五大旅游景区之一,每年3月,漫山梨花如白雪;8月,枝条低垂果飘香,大批游客前来赏花、尝梨。

  “果园变景区,得益于水土治理。”果农鄢秀旺说,县里之所以选择他的这片果园作为景点,一是交通便利,二是水土保持得好。

  走在果园里,只见果园外面是埂,里面是沟,有效地阻止了水土流失。从山顶到山脚,水沟蜿蜒而下,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沉沙池,雨水流到蓄水池被收集,用于果山灌溉。

  “成为旅游景点后,我们果农也受益。”鄢秀旺说,县里推出的果树认养趣味旅游活动吸引了不少城里人,他们交纳一定的费用认养果树,由果农帮助管理。如今,观赏园里仅鄢秀旺家每年被认养的果树就有40多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花菜 水土流失 果树 黑麦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