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新型农民创业忙金土地上念致富经


 

  11月是南陵双晚稻收获的季节。初冬的南陵县三里镇,随处可见农民们忙着收获、晾晒稻谷的身影。在农户张大爷家,一袋袋金黄而饱满的稻谷被运上收购的卡车,即将被运送到专业的粮食加工厂加工、销售,最终走上百姓的餐桌。

  张大爷是南陵兴农优质稻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他不仅掌握了机械耕种等先进的农业技术,亩产也比从前提高了100多斤。

  “有了好原粮,我们不愁生产不出优质的南陵大米品牌。”兴农优质稻生产合作社负责人黄成俊告诉记者,合作社将松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签订优质稻生产订单,并加价回收原粮,一个自然村只种植1到2个优质品种,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做到生产可记录,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而在合作社成立之前,南陵县一个300亩水田的自然村,一般都要种上10多个稻米品种。农民们你种东、他种西,企业没办法收购到单个品种纯原粮,加工不出优质米,继而影响到整个南陵大米的品牌声誉。

  南陵自古以种稻闻名,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培育出了驰名中外的优质大米。然而由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上的南陵大米鱼龙混杂,导致整个南陵大米的品牌形象受损。如何重塑南陵大米的声誉,使南陵大米重新成为粮油市场的领军者,成为摆在南陵农民们面前的难题。

  2006年,黄成俊成立了“南陵兴农优质稻生产合作社”,组织镇里的农民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品种区域化、规范化种植,通过统一的技术推广打破传统农业“靠天收”的局面。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把零散的、抛荒的土地集中到一起,交给大户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然而经过市场的催生演变,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开始向产业链条两端延伸,一头联系农户,调动生产积极性;一头对接市场,与下游龙头企业进行订单式生产。

  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规模化生产远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黄成俊和他的同伴们将标准化生产和新技术推广,作为提升自己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合作社的管理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售。”黄成俊介绍说,他们的产品带有“身份证”,进入市场后,消费者可以通过销售终端和网络系统,追溯品种、种植地块、施肥和产销等详细信息,为南陵大米走向品牌化埋下伏笔。黄成俊告诉记者,依靠合作社“五个统一”的经营模式,能让每亩田的劳动成本节省100多元,每亩粮食产量提高100多斤,让祖祖辈辈靠土地吃饭的农民们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黄成俊靠土地创业,走出了一条农业经营的新路子。那么,怎样带动更多农民接受合作社经营模式?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从事过20多年农机推广工作的农家汉子朴实地笑了笑,反问记者:“如果你是农户,你愿不愿和一个能够提供种子、技术、收购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的组织合作?”实际上,合作社除了能让土地增产、农民增收以外,还能帮助农民改善农产品品质,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降低市场风险。一方面,合作社在和农户签订订单后,为他们提供了技术服务和生产材料优惠供应,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合作社不仅有自己的“南陵大米”品牌专卖店,而且通过代理商实现和市场的对接,让农民有效避免了市场风险。

  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加快了农业品牌升级的进程。兴农优质稻生产合作社创立5年以来,获得“省级示范合作社”“先进试验示范基地”等荣誉,已累计推广优质稻订单3万亩,收购优质粮1.5万吨,增加社会效益300万元,带领当地农民“抱团”奔向致富路。

  但是打响南陵大米的品牌并非一蹴而就,黄成俊坦言,农民资金缺乏、机械化程度不够等因素,成为目前南陵大米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这也意味着合作社的创业路还有很广阔的空间。在我市创业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他和农户可以通过邮储银行等机构提供的小额贴息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通过农田整治,将土地流转到大户手中统一耕种,方便了机械农业技术的推广。黄成俊认为,现在正是有技术、有理想的新一代农民兴业的好时机,希望有更多农民跳出传统生产的老路子,靠智力和技术走新型生产的现代农业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米 土地 品种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