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造血式扶贫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扶贫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虽然中国经历30多年的辉煌崛起,但消除贫困仍然是一大挑战。

  自2009年6月广东正式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新模式以来,一场“富广东”帮扶“穷广东”的行动正强势铺开。《关于新时期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实施意见》提出,用3年时间,通过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被帮扶的贫困人口有85%以上达到农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被扶持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如今,广东三年“扶贫大业”已进入“攻坚之年”。“富广东”做了什么?“穷广东”有何变化?

  以广州市黄埔区对口帮扶梅州市丰顺县20条贫困村为例,截至9月,黄埔区帮扶20个贫困村共引进社会各界和各级财政资金7698万元(平均每村384万元),其中该区财政和各单位自筹资金2400万元(平均每村120万元),实现了89%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均有集体收入,今年每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得到很大的改观,基本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潜移默化改变农民传统观念

  扶贫先扶志。在黄埔区“双到”办负责人看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贫困户因为长期的贫困已经产生了认命的心态,但现在扶贫工作的开展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后安村的养殖专业户徐双八几年前开始养起了黑乌鸡。医学研究显示:乌鸡蛋的有机钙含量是普通鸡蛋的6倍,具有多方面的食疗保健作用。因此,乌鸡蛋很受市场欢迎。尽管如此,徐双八因资金不足,养殖规模一直维持在100只鸡左右。

  今年上半年,后安村驻村干部林卫忠经过深入考察后,立即为专业户徐双八出谋划策,为其担保小额贷款,将养殖规模扩大到300多只,以20亩自有果林场为基础,建立起了养殖示范基地。同时成立丰顺县埔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帮扶单位黄埔区政法帮扶组通过提供资金,由徐双八的养殖场负责将鸡苗养到成鸡,再配发给贫困户饲养和收益。目前已养殖1200只,120户贫困户各收到鸡苗10只,以一只鸡产蛋23只/月、1元/只计算,每户村民均有230元/月的固定收入,领到鸡苗的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

  林卫忠介绍,如今后安村已成为梅州市第二个绿壳蛋鸡养殖示范基地。今年年底,养殖黑乌鸡的规模存栏量将达2000只,预计日产蛋量1000只。此外,帮扶单位也在协助解决鸡蛋销路问题,目前已与黄埔区百事佳、梅州市自家人超市达成合作协议,由超市代卖实现“农超对接”,下一步拟引入北京绿博汇农产品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产品包装、认证及进入该公司专卖店。

  在黄埔区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后安村的绿壳蛋鸡养殖示范基地是一个集体走上致富之路的成功例子,但并非唯一。

  结合每个村的不同条件和每个农户的自身意愿和基础,黄埔区在帮扶的20条村中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现村村有特色,如石九、上南、金岗村种植佛手,溪北、庵坑仙丰、小东村种植改良青榄,梅溪村养兔,石桥村养猪,下南村养鸽子,光明、清溪、九河村开展竹子加工产业,虎局村发展电声设备手工业。有针对性、务实的措施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

  汤坑镇吉坪村有40多年的种茶历史。据黄埔区扶贫开发驻丰顺县工作组组长邓国锋介绍,村里近400户人中有80来户种茶。几十年来,茶农们延续着一直保留下来的种茶程序。惟有从城里打工回来、种茶户中年龄最轻的徐名力跟其他茶农不一样。他种茶不喷农药,而是用双手抓虫子;不下除草剂和化肥,施的是“有机肥”。一开始,村里人都笑他,说这样不打药,浪费功夫,收成又少。今年首次出茶叶后,徐名力的茶叶价格是其他茶农的4倍,其他茶农开始心动了。但几十年的老经验也不能说变就变。为此邓国锋专门租用了两辆中巴,组织50多名贫困户到丰顺县谭江镇茶叶示范基地学习科学种植经验,茶农们的观念逐渐在更新:为了种植出高品质的绿茶,茶农们将平地茶园迁移到高山上,高山茶不容易受雨水浸泡,香味才可以得到保证。如今,吉坪村正在成立种茶合作社,开垦梯田茶园,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办法。除吉坪村外,黄埔区帮扶的八乡山镇贵人、方吉、大竹、蝉联4条贫困村均利用天然优势,开垦种茶和改良原有的茶品种,实现增收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可持续发展 茶园 开垦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