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黄土地上破解农民致富密码


 

  对于带着泥土味的青年企业家陈耀祥来说,没有什么比浓浓的乡情更能击中他坚强的内心了。

  那是一个冬天。阔别家乡多年后,陈耀祥陪同父母回甘肃通渭老家走亲访友。临别正是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天空正飘落鹅毛般的大雪,此时的山岗已是白茫茫一片。

  陈耀祥心想,“这下怎么好?山梁难以逾越了。”

  出了门,但见几十个乡亲提着铁锹、扫把立在雪中,把回城的路清扫得干干净净,从村子到山梁足有两公里长。嗖嗖的冷风中,父老乡亲们还拎着洋芋、粉条赶到村口相送。

  在乡亲们信任的目光和深情的注视中,陈耀祥的眼眶湿润了。就在那一刻,他在内心默默许下承诺,要为家乡重修学校,要用一生带领乡亲们致富。这个场景或许能从一个侧面解释这个民营企业家内心厚重的“三农”情结与他执著的乡村实践。

  “这就是我人生的意义。”当然,这是陈耀祥成为甘肃中天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后的想法。

  这些年里,每当遇到大的挫折与困难,陈耀祥总会重返那个养育他的小山村,从中汲取能量,就像希腊神话中那位叫安泰俄斯的巨人,只要身体紧挨到大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助他打赢每一仗。

  “回去再干,就是一个新的斗士,先前精神的疲乏一扫而空。”陈耀祥说。

  向农民“传经送宝”

  在陇西县最偏远乡镇靠近一片草场的地方,穿着白色衬衣的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张尤嘉坐在一把破木椅子上,正讲解着关于牛羊的养殖技术。听众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纳鞋底的妇女,更多的人席地而坐,听得入神。

  聘请顶尖的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向农民“传经送宝”――这仅仅是中天集团培训农民的一个缩影。陈耀祥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之路,必须要植入科技要素――这才是中国“三农”问题有解、“三农”问题可解的真正密码所在。

  不难理解这家企业为什么急迫地要对依附在土地上的农民“换脑筋”。用陈耀祥的话说,就是要手把手地教给农民农业科技。

  陈耀祥坚信:唯有这么做,农民才能致富,产业才能提升。如果离开农民,他的农业企业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每年花几十万元培训农民,他都在所不惜。

  29岁的刘丽茹4年来几乎都在重复做着同一件事――培训农民。她清晰地记得董事长陈耀祥当初把这个重担交给她时的嘱托:“既然下去了,就不能搞面子工程。”

  每年到牛羊投放的高峰期,她几乎天天要带领专家走乡串户。因为他们的培训能实打实地帮老百姓解决问题,被农民称作是“及时雨”。

  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支持和认同中天集团培训农民的思路。有人甚至泼凉水:“祖祖辈辈都在养羊,改良什么啊?”

  陈耀祥曾对他的员工说:中天文化就是对落后愚昧的挑战。

  “要感谢这支队伍,中天搞农民培训实实在在。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陈耀祥说。

  此言不虚。除了面对面的培训讲解,他们还自己编写教材,聘请专家制作光盘,免费发给农户。此外,他们还把全县养殖大户请到企业参观培训。

  越来越多的人被陈耀祥的乡村实践梦所感召,加盟中天集团。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高天喜便是其中一位。2010年,他接受陈耀祥的邀请,到甘肃民勤县培育新品种杂交羊。这家农字号企业在迅速扩张的道路上,迫切需要在其他地方复制陇西的成功。

  万亩盛放的金色葵花启发了这位年届古稀学者的思路。他尝试用葵花秸秆来代替玉米秸秆制作青贮饲料。“葵花秸秆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富含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可以防病治病,防腐防霉变。我们尝试用它来做青贮,获得成功。”

  过去,民勤大坝乡文一村村民焦多民从未计算过牛羊饲草消耗量与产肉之间的关系。现在,这个养羊大户已习惯了每天这样的精打细算。2010年,他饲养了800多只产仔率高的“民勤中天羊”,这不仅比养传统的肉羊增收约20万元,还大大节省了饲料。

  “三农”情结的基因

  陈耀祥多次言及,“投身‘三农’,是回归到自己最喜欢和最熟悉的行业”。

  更严格地说,陈耀祥的乡村实践是从2005年开始的。在此之前的10多年间,他的身份和角色像袋鼠一样跳来跳去,人生充满动荡与戏剧性。公务员下海,靠做礼品生意起家,在海南贩过芒果,到民勤治过沙,搞过门窗生意,在方兴未艾的房地产市场攻城略地,积累了资本财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饲料 复制 农业现代化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