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洋葱外销
越西甜樱桃喜获丰收
在西昌大兴交易市场,每天都购销两旺
凉山山珍享誉市场
增 收
2006——2010数据
219万吨
“十一五”期间,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作物全面丰收。2010年,全州粮食总产量219万吨,比“十五”末增加35万吨。
259万担
“十一五”期间,凉山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2010年烟叶产量259万担,比“十五”末增加79万担。
4565.4元
“十一五”期间,我州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5.4元,比“十五”末增加2127.4元。
54.26万人
2010年,全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4.26万人,比上年增长28.01%,比2005年增加24.16万人;劳务收入4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6.19%,比2005年增加34.66亿元。
凉山,是发展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的理想区域,是资源富集的攀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主体,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第二粮仓。
“十一五”期间,凉山现代农业的发展引人瞩目:苦荞麦、石榴、青花椒产量居全国首位;烤烟、蚕桑、甘蔗、苹果、鲜切花、白魔芋、马铃薯产量居四川省第一,各类农产品多次荣获全国和全省金奖及名优产品、绿色产品称号……
五年来,凉山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
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壮大 农民收入更稳定
“去年,我家石榴远销北京、嘉兴等地,收入90多万元,还不错。”会理县铜矿村果农亢群富谈起去年的石榴收入乐开了怀。2010年,铜矿村石榴产值2746万元,人均2万多元。这是凉山突出特色,发展支柱产业的一个典型村。
2010年,会理县种植石榴约24.38万亩,种植规模仍居中国八大石榴产区之首,销售鲜果24.8万吨,果农销售收入9.1亿元。石榴已成为该县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我州着力发展烟叶、特色粮食、茧丝绸、畜产品、果蔬、林副产品、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2010年,全州优质马铃薯产量344.5万吨、增加28.3万吨,薯农收入10亿元以上;生产收购烟叶259万担,烟农收入18.3亿元;蚕茧产量41万担,蚕农收入4.8亿元。
5年来,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凉山农业的比较优势突出,后发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明确提出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扶持最具优势的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建设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围绕“八大产业体系”,着力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国家标准化绿色马铃薯生产基地、优质茧丝基地、四川最大草食畜基地和麻风树生物质能源林基地。
回首“十一五”,凉山农特支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带来的是产业效益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逐年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 农民收入有保障
“2010年的效益肯定好过往年!”会东县大崇乡村民刘廷华的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仅2亩。
刘廷华的底气主要来自于他所加盟的万茂蔬菜协会,协会在推广科技、组织生产、组织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前,协会还让他吃了“定心丸”:如果行情差,协会将用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收购会员所种植的蔬菜。
突出特色,做强支柱,促农增收,就要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凉山有最佳路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个龙头就是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就是一片市场。”龙头强,带动力强,产业支撑也强。“十一五”期间,我州壮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清晰:按照农业与工业互动发展的思路,州委、州政府积极扶持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企业,开发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5年来,在州烟草公司、豪吉集团、华宁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帮助下,凉山烟草、特色粮食、方便食品及调味品、畜产品、果蔬等农产品规模逐渐壮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1-02-01/1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