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沿江口上百里公路线前行,两旁地里的大棚蔬菜长势郁郁葱葱,两山上的茶园、竹园连绵起伏。据怒溪乡党委书记介绍:“该乡近年来已发展茶园5000多亩,竹园2000多亩,生产的梵净翠芽获得国家级茶博会金奖。全乡农民通过绿色生态产业人均增收500—600元”。近年来,江口县立足大交通、大旅游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市场化、两栖化、信息化农民,农村“农商结合市场化,忙闲时节两栖化,特色农业信息化”渐成时尚,10万农民依托“三化”奏响致富曲。
政策引导,催生“市场化”农民。江口县围绕“一业带三化”发展战略,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优质水稻、药、竹、果、茶种植、特色食品、畜牧水产养殖的“三大主导”产业上,坚持政府引导,组织培训,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培育各类农业协会,推动了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通过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协会等载体,着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广开市场门路,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官和乡山野菜协会,在县人大代表、退伍军人代仁发带领下,已培育和开发山野菜资源2万多亩,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发展薇菜、山笋、蕨菜等,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成为江口首家创汇产业。
目前,该县农村专业协会已发展到30多家,协会社员达2万多人,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及时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联系订单、促销农产品,开展技术培训等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促进了主导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做强产业,培育“两栖化”农民。该县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健全领导机构,整合培训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培训基地,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务网络,提高劳务输转质量,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如今的江口县农民,成为农闲时在城里经商、务工,到开发工地劳务,农忙时回村抓生产的新型农民,他们通过农闲劳务挣票子、换脑子,劳务输出成为激活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资料显示,去年,全县劳务输出7万多人(次),创收1.4万多元,而粮食生产则连续16年丰收。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以上。
科技带动,发展“信息化”农民。近年来,该县把农村信息建设作为促农增收的有效途径,狠抓农村远程教育基地建设,全县7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建起了农民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对全县2000名多农村致富能人,产业带头人和种、养大户进行致富能力培训,提高信息覆盖面。
几年来,全县的71个党员远程教育基地和100余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点指导帮助乡、村建起了中药材种植、茶产业开发、油茶种植、大棚西瓜、蔬菜及果园、养殖基地240多个,党员学习室、青年、民兵、妇女、老年学习室120多个,利用各种形式举办养殖、烤烟、蔬菜、西瓜、茶果等培训班 2000多期,4万多名农民受到1—3次培训,向农民提供致富信息1000多条。桃映乡是黔东有名的珍珠花生、油茶产区,该乡油茶产业合作社依托信息成功引进川优油茶、齐鲁茶研1号等品种,新栽油茶2000多亩,更新老茶区1万多亩,该乡的优质萝卜猪还荣获全国惠农产业精品奖。
不少农民依托远程教育基地、查询、下载致富信息,推销农副产品,取得较好效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11-25/1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