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大学生夫妇回乡创业 密林间万只土鸡自由飞


  这是一个占地约一百亩的荒山,早年由朱金明的岳父承包,只在山间平地,种植了一片核桃树,经济效益不太好。朱金明夫妻的创业故事也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今年5月,太谷县委宣传部和团县委授予朱金明“五四青年创业奖”,并授予他“青年养殖能手”称号。

  太谷:大学生夫妇回乡创业

  10月20日,太谷县范村镇东曲河村的一处山谷里,在山间自由觅食的鸡群被记者惊扰,突然“扑棱棱”高飞了起来,穿过足有300米宽的山谷,转过远处挡着的高崖,直飞上对面山上的宽阔平台。这冲天一飞的情景,让所有目击者大吃一惊。

  这是什么鸡?是谁养的鸡?这群会飞的鸡背后,是一对大学生夫妇不平凡的创业故事。

  土鸡的幸福生活

  太谷县范村镇东北,是典型的旱垣山区,沟深林密,自然风光颇为秀丽。东曲河村就坐落在这里。村东一条土路迤逦通往一座四周被铁丝网封闭的绿色山梁,山间树木葱茏,绿草茵茵。穿过一道简单的网状大门,只见草木丛中,三五成群的鸡自由啄食,欢快追逐,嘀啾的鸡鸣声此起彼伏,好似一曲奇特的交响乐,偶尔有几只大胆的鸡仔溜达到记者脚下,啄起一条小虫,马上呼扇着翅膀飞开去了。“这里的鸡真幸福!”随行的同行感叹道。让记者感叹的还有这幸福鸡仔的主人 ——一对80后小夫妻。男主人朱金明虽然连胡子都没顾上修剪,可一旦开口,其睿智的谈吐和镜片后热情的目光立即让人刮目相看,他身旁的妻子裴华也是温柔里透着聪慧内秀。

  这是一个占地约一百亩的荒山,早年由朱金明的岳父承包,只在山间平地,种植了一片核桃树,经济效益不太好。2007年,朱金明和裴华将目光转向这片荒山,并开始琢磨如何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008年,二人最终将放养土鸡作为创业的首选。经过几番考察后,2009年春,朱金明的土鸡王国正式开始基础建设。同年7月,近万只鸡仔运抵这里,开始了它们的幸福生活。

  清新的空气中,轻快的音乐随风流淌,一囤囤金黄的玉米如同雄壮的卫兵在入口处列队。山坡上一个占地数亩的鸡舍里几百只鸡正卧着下蛋。而其余数千只鸡们都在草丛树底来往觅食,追逐打闹。核桃树下,自动饮水系统长长的软管下,十余只口渴的鸡轻轻触动机关,啄食流下的清水,偶尔有成功产蛋的鸡伸长脖子 “咯咯答”地唱起来,总有几只鸡欣赏地附和。

  让记者奇怪的是,高大的鸡棚里,并没有笼养鸡舍里浓浓的臭味,细看才知道,通风良好的鸡舍里,脚下的鸡粪都已风干。山坡上,有鸡们自己造出的产蛋窝,一个窝里,竟是十几只小巧可爱的鸡蛋,白色、黄色还有淡淡的绿色。

  向阳的房子里,一盒盒鸡蛋整齐地码在箱子里,上面的标牌上,“银三坡原生态土鸡蛋”“自然放养自然味道自然健康”的字样特别醒目。标牌上,还按照产蛋时间郑重地打印上了“生产日期”。背阴的房间里,四方的木盘叠放在一起,里面蠕动着“高蛋白之王”黄粉虫。这是鸡们改善伙食的饲料,另一个房间里还堆放着气味清香的药渣子。这些来自知名中药厂的药渣子,对于改善鸡的肉质,增加鸡蛋的营养成分有着重要作用。

  领着记者,从山脚转到山顶,再从山顶下到山脚,被惊起的鸡儿呼扇着翅膀飞向高处,让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不禁惊奇它们神奇的力量。

  曾经的艰难创业

  “我们都是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原山西计划统计学校)的学生。”2001年毕业的朱金明是河北人,是该校招收的第一批省外学生,也是第一届计算机应用及维修专业学生。裴华比他高一届,学的是财会专业。两人在学校时并不相识。还是就业的艰难让他们相遇相知。

  2000年7月,裴华毕业离校,在省城人才市场,处处碰壁的她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推销医疗器械的工作。在这里,她认识了暑期实习打工的朱金明。那时的裴华和朱金明铆足了劲,都想干出个样儿来好衣锦还乡。但没到一个月,裴华就干不下去辞职离开。朱金明在坚持了四个月后,也选择了放弃。对他来说,每个月只能挣到二三百元工资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推销的仪器并没有那么多功效,也不值那么多钱。要想卖掉它,只能去欺骗那些可怜的老人。

  辞职后的裴华经历了更长的找工作时期,直到2001年底,她才在一家电脑专卖店找到了一份电脑销售员的工作。意识到学历在找工作中的重要性,朱金明回校考取了会计统计专业的大专文凭,2001年毕业后,学习计算机的他也进入省城一家电脑公司。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饲料 玉米 粮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