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流动总医院”助农民致富


“没有想到啊,我没有土地没有资金没有文化,又上了年纪,却靠‘农业流动总医院’的帮助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城北岙镇东郊村农民陈国标日前感慨地对记者说。

东郊村资源和人力双贫乏,是海岛洞头县的欠发达山村。57岁的陈国标,无土地无资金无文凭,是东郊村一个典型的被边缘化的留守村民,常年来都靠打零工糊口,生活十分困窘。2010年春季,陈国标开辟了几亩荒山,种植水果玉米,一季竟净赚了1万多元。尝到了甜头后,他还牵头成立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通过扩大规模、巩固市场优势,带动其他留守村民一起实现致富梦想。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一所特殊的医院——“农业流动总医院”。

“流动总医院”助农民走出发展困境

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苏孝永正是这一特殊医院的创始人。2008年12月,作为温州市派出的指导员,苏孝永主动请求进驻东郊村。刚到洞头,当地领导建议他换个村子开展工作,但是他却认为东郊村在全国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流动总医院”能显现成效,对洞头、对温州乃至全国都有示范意义。

为改变东郊村落后面貌,苏孝永带领“流动总医院”果蔬、动物、农产品营销等领域的专家给东郊村发展把脉问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传授本土化的实用技术,并用通俗易懂的现场教学及综合示范等手段,帮助该村农民快速掌握配套的技术组合。2009年,通过“流动总医院”的推动,该村集体收入比前一年增长2倍多,东郊村终于走出了二十多年难以发展的困境。

“‘流动总医院’是国内农业综合服务的集成创新,我们创建这个平台的宗旨就是要大力发挥学院农业专家和学生的作用,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动植物疾病多的难题,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苏孝永说。

据悉,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流动总医院”下设动物流动分院、作物流动分院、蔬菜流动分院、园林流动分院、农业企业诊断流动分院和一个综合门诊部,分门别类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本着“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流动到哪里”的理念,通过专家门诊、巡回门诊、企业诊断门诊、基地示范门诊等方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零距离”开展门诊服务。

网络门诊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网络门诊是“农业流动总医院”创新的一种服务方式。“农业要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就要和网络化接轨,让农民能够利用网络来寻求帮助。”苏孝永说。为此,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根据专业服务要求,依托学院专家资源,整合社会专家资源,建立了“农业流动总医院”网站平台,内设蔬菜瓜果、农化产品、大田作物、巡回服务、解疑答惑等板块,实现了更方便、更快捷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3年来,通过开展流动服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累计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甜玉米新品种200多万亩,推广番茄、花椰菜、盘菜、冬榨菜、黄瓜、蓝莓等果蔬新品种20多万亩,仅在温州市就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0亿元。2009年还为全市农民减少化肥用量2091吨、农药63.37吨,减排畜牧养殖污水35.6万吨,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农民和农业企业家成为“农业流动总医院”的直接受益者。2007年10月,超级害虫烟粉虱在温州地区传播,致使大棚番茄黄化曲叶病爆发,使菜农损失惨重。灵昆镇九村种植番茄的张明汉当年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损失近10万元。次年8月,他采用“流动总医院”许方程老师的综合防治新技术,获净利润10万元。学院为此构建了一套“50目防虫网覆盖+黄板预警+适时用药”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在番茄生产上应用,抗病毒率达90%以上。通过“流动总医院”这个平台,学院已向温州市乃至全国推广该项技术。

“一站式”与“快餐式”结合培训实用人才

“农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要通过‘农业流动总医院’,培育一批学农爱农亲农专农强农的实用人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和昆说。“一站式”与“快餐式”培训相结合是“农业流动总医院”常用的农业技术培训方式,“一站式”是指在农闲时集中办班对农民进行培训,重点开展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先进实用种植技术、食品加工等农技知识的传授,同时将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通过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核鉴定,达到“培训一批、上岗一批”的目标;“快餐式”是指在农情关键期以及春耕、灾害等应急时期,组织农技专家到大田现场进行不间断的滚动式指导,面对面、手把手进行即时、实地培训,这种形式深受农民欢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番茄 蔬菜 玉米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