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艰苦创业蓄势待发 从打工者到种养殖业致富带头人


本港讯:杨再友,侗族,今年28岁,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人。他不但依靠科学技术建成自己的生态循环种养殖基地,而且还带领全村农民奋战在经济建设战线上,着力为先进人物、返乡创业青年营造成长的土壤。屈指算来,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杨再友带领他们成了三穗县台烈镇种养殖农户的领军人物,成了打造颇洞村辉煌的旗手!

 

初见杨再友,是在他方圆几十亩的瓜果成熟,四野绿荫的生态农庄里,身为青年创业代表、致富带头人,他的创业传奇成为当地青年人争相效仿的楷模。与地地道道的普通山区农民一样,他衣着朴实,脸庞微黑,不善言语。“生性俭朴”是熟知他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然而,一谈及他所精心打造的生态循环种养殖基地,平日言语不多、淳朴憨厚的杨再友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那种喜悦、带动全村发家致富的决心,令人为之感动。

 

白手起家 艰难创业

 

1999年,初中毕业后的杨再友先是在三穗当了一个月的制衣学徒,随后独自一人怀揣梦想去东莞一家制衣厂打工。吃苦耐劳、勤学好问、踏实努力的他深得工厂老板的赏识,很快就被升任为生产主管,这给刚刚打工不久的杨再友是极大地鼓舞,月工资达到4000元的收入更是令同时进厂的同事们羡慕不已。就这样,杨再友在这家制衣工厂一干就是两年,在这期间他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如何很好的与人沟通,如何当好一名管理者,如何进行产品销售。

 

敢闯敢干的性格决定了杨再友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他常常在问自己:难道就这样打工一辈子吗?难道就只能做一个帮助别人做嫁衣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在席卷全国的新一轮改革大潮推动下,他毅然鼓起勇气,自主创业。出于对制衣流程及产品销售有一些了解,在朋友的介绍下,2007年4 月,他和一位贵州老乡共同出资30万在东莞开办了一家制衣厂, 经过半年的努力,制衣厂渐渐走上正轨。按照常规,作为发起人的杨再友应该早日为制衣厂的下一步发展壮大作打算。然而,多年未曾实现的梦想时时在他脑海中浮现,一股股热流常常潮涌于心间,仿佛催促着他尽快踏上新的征途。纠结!是的,一边是蒸蒸日上地制衣事业,一边是从零开始、朝阳般的种养殖业。其实,早在他创办制衣厂时,就已经看到了生态农业朝阳般的发展前景,以及国家对“三农”的扶植力度之巨大,他坚信发展农业产业一定会有所作为。

 

正当他还在事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国家“新农村建设”系列富民政策、中央“一号文件”向农村进军的号角再次吹响。时不待我!经过深思熟路,杨再友在亲戚朋友的一片反对和质疑声中,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2007年8月,回到家乡后,为了更系统的学习农业知识和种植技术,杨再友立即自费去福建省的一家生态农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深入学习,在这家生态农庄学习过程中,他学到了如何对果园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很好的掌握了果树病情防预及治疗。2008年1月,他在台烈镇颇洞村租地20亩,建起了一个生态农庄,主要种植水果、蔬菜等,目标是发展成为生态循环种养殖的基地。但是,创业之路何其艰苦,在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投资的大量资金却石沉大海,并没有给杨再友带来丝丝希望。

 

在庄园最艰苦的时期,尽管基地离家仅1公里距离,他曾经竟一个月没有进家门。他调侃说:“不创业不知道创业的苦啊!当时我明明知道基地的卫生条件并不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技术也尚不完全成熟,可是却苦于没有后续资金补充,而且立体的循环种养殖基地在我们这里是唯一的,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只好和家人日夜守在基地上,随时观察苗木长势、以及应对蔬菜病虫害等的问题。无论是寒风凛冽、刺骨钻心,还是酷暑炙阳、挥汗如雨,家人们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那些果苗、菜秧,比照顾一个小孩还要多出数十倍、上百倍的精力。”

 

喝水不忘挖井人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自主创业远比你我想象中的要难得多,资金不足成为首只拦路虎,专业技术水平次之。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在县委及农业局和县团委的大力帮助下,相关金融部门为其开辟“绿色通道”,以小额贷款的形式给予了生态循环基地后续建设资金支持,同时又在上述部门的极力推荐下,得到了去上海学习蔬菜种植的机会,在那里他不仅接触了许多资深的种植技术专家和优秀的同行们,更多的是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看到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种植蔬菜的巨大差距。回到农庄后,杨再友大胆地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种植方法,并尝试性地对市场的需求及产品创新进行探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施肥 新农村建设 生态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